初春时节,从青岩古镇的南城墙望去,眼前是木墙青瓦、古色古香的古镇风貌,近处是建设一新的农民新村安置房、改造一新的棚户区以及新建学校和“卫星”般的村村寨寨,远处则是金黄的油菜花、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李花、翠绿的蔬菜……
绿色小镇与美丽乡村,在这里勾画出城乡一体发展的新图景。新事:交通变化大,家乡“城味”浓
春节前,青岩镇歪脚村20出头的小罗,从打工地回来过年,到青岩下公共汽车后,硬是转了好几圈,才找到回家的路。
不是小伙笨,家乡变化大。
过去从贵阳到青岩,镇中心是必经之地。0.8平方公里的核心区,生活着近万人。狭窄的马路边,摊点众多,人杂车多,碰上旅游旺季,常被挤得水泄不通。
2014年,借全省旅发大会的东风,青岩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全面升级。
如今,全镇新建和改造的道路总长约23公里,干道从1条增至5条。新建公路最窄的21米,最宽的40米,把城镇和乡村连为一体。
同时,旅游功能明显优化,配套设施日益完善。以“修旧如旧”为原则,重建了药王庙、黑神庙,改造了寿佛寺广场、两湖会址,重新布展状元府、周恩来父亲故居,修缮了古镇内破损步道、房屋立面及公共休息设施,采取“以街代墙”方式,恢复了南城墙2.2公里。
背街是一条长仅百米左右,由石地板、石墙和石屋组成的“石头综合体”,因位于古镇老街背后而得名。抗战期间,周恩来的父亲、邓颖超的母亲曾在此居住。2014年,背街启动整体搬迁,居民迁出,修缮后设立名人故居,将成为青岩又一个景点。
镇长蔡舟介绍,青岩如同“活着的历史”,民风民俗保存良好,但中心城区人口密度较大,管理难度非常大。为此,政府决定,将学校、农贸市场、机关单位等外迁,将保障性住房、新建居民点等外移,引导、鼓励居民外移,减少核心区人口数量。
农民新村安置房、北城门棚户区改造等7个项目相继动工。这些新建点,配套设施齐全,孩子就近入学,生活更加方便。
目前,青岩的城镇面积从0.8平方公里扩大至5.8平方公里,“城范儿”已备,“城味”更浓。新景:城在村中间,客到农家乐
青岩古镇老街上,云集着近400家特色餐饮店和客栈,经营着玫瑰糖、鸡辣角、青岩猪脚、豆腐干、盐菜等当地特色食品和餐饮。古镇3.4万人中,万余人生活在镇中心,吃“旅游饭”,从事旅游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