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是农历正月十五,也是本市五环路内允许燃放烟花爆竹的最后一天。5日晚,北京市文物局兵分两路,对城区主要文保单位进行烟花爆竹安全防范工作检查,确保安全设施到位,杜绝安全隐患。
在拈花寺,记者看到原来的占用单位已经腾退,消防水龙和灭火器是这里主要的灭火工具。北京市文物局执法队队长赵建明告诉记者,很多古建筑都地处闹市区,外面的道路狭窄,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往往开不进来,所以自身配备的消防设施就显得尤为重要。像拈花寺配备的消防水龙和灭火器,能够到达整个建筑的任何一个位置,做到消防无死角。“这些古建筑都是木质结构,年头久远,自身十分干燥,甚至比纸片都易燃,一旦发生险情,最初的三到五分钟的救火时间非常关键。所以在一些重大节日,一定要保证有工作人员随时巡查,发现未燃尽的烟火爆竹必须第一时间扑灭。”赵建明队长告诉记者。
“今晚我们共有51名工作人员坚守在工作岗位,保证元宵节安全无事故。”北京艺术博物馆馆长张树伟对记者说。北京艺术博物馆位于西三环的万寿寺内,元宵佳节也是这里烟花爆竹安全防范最紧张的时候。张馆长介绍,当晚的51名工作人员分布在万寿寺的各区域内,包括寺庙周边从外到内的巡逻和内部从高到低的巡查,确保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安全隐患并解决问题。
寺中最高的建筑万寿阁有三层楼高,工作人员向记者演示了用加压泵的消防水龙的使用。在不到1分钟的时间里,工作人员将消防水龙拽出10米开外并使其迅速喷水。文物局工作人员介绍,根据每个古建筑布局、高度的不同,消防设施的配备也不尽相同,但总体原则是保证古建内的任何一个地方都有消防设施到位。
5日晚,文物局共检查了拈花寺、万寿寺、大慧寺、大钟寺、老舍纪念馆、宁郡王府等文物单位的燃放烟花爆竹安全防范工作,并查看了沿线的文保单位。“古建筑周边的25米范围内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区域,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不能达到。我们希望在今年的工作中,通过志愿者和社会的力量,让全民提高文保意识,自觉自愿的保护文物。”赵建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