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神秘脚印引出春秋古墓群
来源:文汇报 作者:钱忠军 日期:2015-2-11
墓葬群位于铜绿山四方塘冶炼遗址,遗址南北长约100米、东西宽约70米,面积7000平方米。古墓群的发现,让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形成了采矿、洗矿、冶炼、安葬等一条完整记录矿冶之路的链条
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先秦时期有三大铜矿冶炼基地,春秋时期冶炼水平最高的是大冶铜绿山。闻名于世的随州曾侯乙编钟的制作原料来自于铜绿山
考古人员在曾被誉为继秦始皇兵马俑之后又一奇迹的湖北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发现春秋古墓群,有望解开困扰人们多年的铜绿山古铜矿采冶者都去哪儿了及其身份谜团,这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矿冶遗址,乃至我国矿冶考古工作中的重大发现。
古墓群填补矿冶考古空白
上周,由湖北省文管会、武汉大学、湖北省考古所等单位组成的专家评审团,对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古墓群出土的百余件削刀、铜鼎、带盖孟、豆、铜矿石等进行现场鉴定与交流,推断该遗址墓葬群为春秋墓群。
铜绿山遗址发掘于1973年,占地面积2平方公里,其开采时间可追溯到夏朝早期,是迄今为止中国保存最好、最完整、采掘时间最早、冶炼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一处古铜矿遗址,被专家誉为继秦始皇兵马俑之后又一奇迹,曾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1982年,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冶铜绿山古矿冶遗址考古工作一直持续到1985年,后因故中断。为配合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新馆建设,2013年至今,国家、省、市三级多家单位组成联合考古队在铜绿山四方塘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
去年底,考古队员相继发现了47座墓葬,其分布密集、排列有序,保存较为完整。这是我国第一次在古铜矿遗址中发现古墓。
古铜矿遗址考古队总领队、湖北省考古所研究员陈树祥介绍,墓葬群位于铜绿山四方塘冶炼遗址,遗址南北长约100米、东西宽约70米,面积7000平方米,已发掘800平方米,适宜勘探面积22500平方米。
古墓群的发现,让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形成了采矿、洗矿、冶炼、安葬等一条完整记录矿冶之路的链条。陈树祥称,这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矿冶遗址,乃至中国矿冶考古工作中史无前例的重大发现。
编辑:樱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