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王者用也。自古以来,琉璃就是中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建筑风貌的标志性元素,更代表着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个顶峰。正如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所说:“中国人对于屋顶的态度不但不遮掩,而且特别地标榜,骄傲地,直率地将它全部托起,使之成为建筑中最堂皇、最惹人注目之一部。琉璃瓦之施用,遂成为中国建筑的特征之一。”
碧瓦琉璃光
中国古建琉璃文化学者肖永旺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琉璃制品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一是料器,即玻璃工艺品。台湾、广东一带的琉璃坊多产此类琉璃制品。旧时北京的葡萄张、《西游记》中沙和尚在天宫打碎的琉璃盏以及正在热播的《武媚娘传奇》中的琉璃宴,指的都是这种玻璃器物。
二是古建及仿古建所使用的琉璃瓦,即:将制作好的砖瓦上涂上一层以石英为主料的矿物质釉色加以烧制的瓦片。
三是素琉璃,别称削割瓦,它是官窑生产的一种不带釉色的瓦,同时又分油、旱两种。
作为中国古代建筑象征之一的琉璃主要指的是后两种。
古建琉璃由汉代烧制冥器建筑造型演变发展而来。最早用于建筑上是由一千五百年前的北魏开始,隋唐时期,琉璃瓦在豪华建筑上的使用增多,但只用于檐脊,叫作剪边琉璃,仍不见用于整个屋顶。及至宋代,琉璃的使用更为广泛,宋代李诫所编修的《营造法式》一书详尽记述了当时烧造琉璃瓦的原料配方、产品规格和烧制技术等。元代,琉璃瓦在寺庙、宫殿等建筑上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应用,琉璃工艺有了长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