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道
偏门
鄂西北古代民居席家大院,位于竹溪县水坪镇洛家河村麻河塘。建于清乾隆年间,距今有300多年历史,沧桑中犹见当年恢宏气势,四檐高挑,门窗连环花雕。现存的席家大院,是典型的明清时期地主庄院的建筑,依山傍水,其总体设计,犹如一个平放的金元宝,体现了厚重、气派、对称的古民居特点。席家大院,是鄂西北秦巴山区为数不多的古代民居建筑遗存。更有传说,赋予席家大院和鸳鸯池浓郁的传奇色彩。
席家大院三百年前的崛起
清乾隆年间,湖南某地席家财主,可能因仇家寻仇或遇兵匪,兄弟三人携带当家财物,连夜出逃,漂泊数千里,终于来到鄂西北。路过一马平川的三堰坝,见清水河蜿蜒而下,随溯流而上。愈走愈奇,距城30余里,山重水复,景色愈美,过麻河塘,山势渐宽,一畴良田,碧波生浪。
兄弟三人心生喜悦。走过平川,山门欲锁,乃竹溪著名景点:青狮白象、犀牛望月。复前行数十步,山势逶迤,河水潺潺。前面有几户土著山民,这就是鸳鸯池。兄弟三人就在这里安营扎寨,后一人返回老家,一人到四川,只有一人于斯定居繁衍。
鸳鸯池,有两眼池塘,荷叶田田,鸳鸯池由此得名。鸳鸯池旁边有一脊山梁,两边平畴,宛如一尾鱼脊。后一风水先生识得此地,谓鲤鱼跳龙门,是一方宝地。
若干年后,席家已是富甲一方。置买田地,把土地当做根本的财富和永久的基业。从枫响沟,沿河青石铺路,路上毛驴、黄牛,蹄声得得,都是给席家缴租的车马。麻河塘上下良田沃野,尽归席家,席家已是名副其实的大地主。在鸳鸯池旁边大兴土木,建造席家大院,双砌石柱门楼,细纹雕花,灰墙翘檐,回廊雕花,两进式大院,又连一个偌大的四合院,彰显一个封建地主的奢华与繁盛。
走进席家大院秦巴古代的民居
初秋的一天,未及中午,我们就到了洛河的麻河塘。在拐过十几个蜿蜒崎岖的弯道后,席家大院终于出现在我们眼前。
席家大院依山而建,整个院子坐落在一丈见方的石岸之上,石岸之下是条弯弯的山路,路旁就是鸳鸯池。席家大院,是典型的明清时期地主庄院的建筑,依山傍水,其总体设计,犹如一个平放的金元宝,体现了厚重、气派、对称的古民居特点,当然也体现了屋主聚财、守家的梦想。
沿路而上是席家大院东边的侧门——一道石门,进石门,走过甬道,前面是一个院坝,靠右手是一排房子。几道石窗,石窗过后是一道墙垣式大门,门下有几级长条石阶,看位置当是正门无疑,但远不如大院东边的石门精雕细刻和气派。整个大门含在墙中,与墙成为一体。明末清初之际,为逃避战乱,大量的两湖及江西居民迁入,带有异地风格也不足为怪。
大门右侧是影壁,就是一堵砖墙,顶上做筒瓦屋檐,屋脊平坦而长,屋檐高挑,宛如龙头昂视。影壁正面的屋檐绘有人物故事的中国画,线条丰富,栩栩如生,历久弥新。这种影壁与大门檐口成90度,致使大门向里退进一些。这样门前可以有空地,供车、轿回转。影壁使大门显得更加庄重气派。
大门进去是一个四合院。四合院,是以正房、倒座、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传统住宅。门内是两房横屋,200年前还有精美的木门,门楼上的门环犹在。四合院的天井全是青石板扣成,两边厢房与门楼地基相平,穿过天井上几步石阶就是中间正房,大概是席家当家人起居之所。四合院内房屋均为木架结构。
窗户是石窗,不大,可能是便于防盗,但却是我们这一带明清时期石窗的精品。聚人物、动物、植物、符图为一体,长方形。有铜钱、菱形、莲花等镂空雕刻,人物栩栩如生,历经几百年而精美如新。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