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散之纪念馆
林散之是当代“草圣”。步入馆内,便有翠绿的墨池映入眼帘,似有墨香阵阵扑鼻,使人心生许多感慨。向右弯便是一百多米的碑廊,黑色花岗岩制成的书碑镶嵌于上,“草圣”林散之的楷书、隶书、行书、草书牵人眼目,即使外行看热闹的,也能感到书法的遒劲和飘逸。“草圣”的草书气势奔放,跌荡疏狂,独步当今,日本著名书法家青山杉雨先生赞为“草圣遗法在此翁”,代表作《中日友谊诗》被誉为“林散之第一草书”。林散之的草书被称为“林体”。
“草圣”林散之纪念馆在山林之间,山上多竹,四季常青,象征着林散之先生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品格和不畏冰霜雨雪的风骨。占地面积一万两千多平米的纪念馆在翠绿的竹海中,恬淡脱俗、质朴自然,给游人一种尘襟尽涤、俗虑俱消的感觉。曲径通幽,花香阵阵,引游人走到“散之山房”,这是主展厅,陈列着“草圣”林散之书画精品400多幅。草书《自作诗论书一首》,整张丈二宣纸,45平方尺,通篇用枯笔写成,是纪念馆的镇馆之宝。
最长的是7米多的手卷“江浦春图”,画的是江浦县人民兴修水利,图长237.5厘米,宽33厘米,画中有635人,
30条牛,40余头驴,53间房屋,木船27艘,轮船2艘,形态各一,情景交融,栩栩如生,呼之欲出,透着蓬勃的活力,让人赞叹不已。早知赵朴初先生誉林散之为诗、书、画“三绝”,但久闻不如一见。
站在半山腰上的“散之山房”放目,可见别有韵味的白马亭、连理亭和爱雨轩,挑檐飞角,青瓦覆顶,与主体建筑浑然一体,在花草树木的衬托下,如林散之先生风格各异的画,似有凝重、舒淡、空灵、朦胧之墨趣,那流动的气韵让游人驰骋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