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端氏古镇
来源:互联网 日期:2015-11-27
源远流长的历史,使端氏古镇才俊有着千年历史的端氏古镇,还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向前发展。那建筑精美、文韵丰厚的坪上张家大院,古朴沧桑、风格别具的阁楼古寨,以及镇内众多的文物古建遗迹,无不显示着它的厚重。如何在发展中珍惜它、保护它、使古建的美和人类同存,是我们当今值得研究的思考的问题。丰蔚,古迹辉煌,文化灿烂。
自唐时,端氏曾调集大批民工修筑城墙,改修河道,从东部的南寨到西边的沁河岸,形成了周长二华里多的宏伟县城。城内开通了南、北大街,和隋末修建的东街连为一体。并在城的东、西、南修有三座城门。而唯有城北的寨上耸立高岗,独成格局。城镇的发展,使端氏的手工业、商贸业逐步兴盛起来,其中养蚕和缫丝历史最为悠久,据说早在唐代,在古老的东街就集中着众多的缫丝、织绢等手工业作坊。后来,那些和人们生活、生产有关的粮店、日杂店、骡马店也陆续发展起来。到明清时期,端氏已是店铺林立,商贾云连,出现了“复兴楼”、“源顺祥”、“同兴和”、“育合昌”等较大的商号,成为沁河流域远近闻名的繁华古镇。
端氏最早的古建筑是寨上的庙院和法门寺,传说隋、唐就有之。明、清两代,又修有汤王庙、城隍庙、端阳祠、文庙、南佛堂、铁佛寺、关帝庙、黑虎庙等八大寺庙,分别坐落于镇内的东、西、南、北、中。而且还在镇的东街,修有大、小两座阁楼,分别矗立于古街的南北。由于古镇寺庙的不断修建,使城内街道逐步形成了完整的丁字形布局。但因数百年的岁月流逝和村镇的发展,大部分庙宇和阁楼已不复存在,有的成了残墙断壁,有的仅存部分建筑,只有镇南的南佛堂还保持着当年的原貌。
编辑:樱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