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头壶
青瓷是汉族劳动人民最早生产的瓷器,产生于商代的原始青瓷,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已发展成熟。鸡头壶是一种有时代特点的代表器形。属于汉族民间流行的饮器。
魏晋至唐初汉族民间流行的一种饮器,亦称天鸡壶、鸡首壶。因壶嘴作鸡首状而得名。西晋时器形较小,圆腹,肩部。
贴一鸡首,小而无颈。壶嘴有的可通,有的是实心,壶肩部有系,小平底。东晋时,其主体也是圆腹盘口壶,但鸡首下有短颈,喙由尖变圆,冠加高,并首次出现以鸡尾作把柄的情况,而且柄的上端高于口沿,肩带桥形方系。至南朝时,壶身整体加高,鸡颈较前期加长,盘口加深,柄也加高,肩部系多为双系。
隋代壶身更高,鸡颈不仅更长,而且作仰首啼鸣状,鸡尾柄变塑贴龙首柄,系的开关也更加复杂。多系青瓷器,也有陶质的。以壶嘴作成鸡首状而得名。在盘口壶肩部一面是鸡头,另一面是鸡尾,前后对称。鸡头多系实心。西晋鸡头壶短小无颈,流可通,也有不通而仅作装饰的,肩部有系,鼓腹小底。东晋鸡头壶有颈,圆口,并出现壶柄,柄作鸡尾形,桥形方系。南朝时壶身增高,颈细长;鸡冠口高,洗口也高。隋代壶身更加修长,洗口领增高,鸡头作昂首曲脖打鸣状;柄与肩部几成垂直,柄上有龙形之类塑贴;系的制作也趋于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