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弥福寿之庙位于避暑山庄北面狮子沟的南坡上,普陀宗乘之庙的东面。须弥福寿之庙建于清朝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是为迎接西藏六世班禅入觐朝贺乾隆帝七旬庆典而仿照班禅居所扎什伦布寺形制兴建。考虑到热河(今承德)、北京比西藏炎热,为六世班禅避暑计,乾隆帝下旨在热河建须弥福寿之庙;在北京香山静宜园(今香山公园)建宗镜大昭之庙,作为班禅夏季驻锡地,将北京西黄寺作为班禅冬季驻锡地。须弥福寿之庙与宗镜大昭之庙有所不同,须弥福寿之庙的白台在后、红台在前,布局和西藏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类似。宗镜大昭之庙的布局则是白台在前、红台在后。
六世班禅到达热河后,乾隆帝在避暑山庄为他举办了欢迎仪式,并亲到须弥福寿之庙探望六世班禅。六世班禅向乾隆帝进献礼品40件以及途中日记一册,日记中记载六世班禅在途中每到一站必祈皇帝万寿。乾隆帝将自己身披袈裟的画像赠给六世班禅,并且在须弥福寿之庙中的妙高庄严殿举办法会,请六世班禅讲经,章嘉国师翻译。
1961年,须弥福寿之庙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