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豆
“豆”字在古代不是代表如今的豆类植物,它是一件盛东西的器皿,大多是陶制的,也有木制、漆制和青铜制品。
从“豆”的甲骨文字形看,有点像我们现在用的高脚杯,只是比杯子大得多,有的有盖有的无盖,有的有耳有的无耳。“豆”字最上面一横就代表盖子,下面的“口”表示“豆”内盛有食物,接下来的两条竖线就代表高脚(柄),最下面一横就表示底座(镫、跗)。“豆”一般是用来盛食物的,有时也作礼器用。《说文解字》曰:“豆,古食肉器也。”《卖柑者言》:“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这里的“豆”都是盛肉羹的器皿。“豆”的质地不同,叫法也不一样。《尔雅》:“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笾,瓦豆谓之登。”“豆”字作为一种容器,与杯、碟、碗、盆一样,既可以作名词,又可以作量词。《左传·昭公三年》就记载说,齐国有豆、区、釜、钟四种容量单位,“四升为豆”,即四升等于一豆。《周礼·考工记》:“食一豆肉,中人之食也。”《孟子·告子上》:“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这里的“豆”字都是应该作量词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