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珠望族 祠堂留芳
来源:广州日报 日期:2014-9-29
甲午海战时期的龙涎里,和今天闹市的景象完全不同,是青青良田,浓浓树荫。族老们可能没有想到,这间安静的祠堂,会以一种如此激烈的方式被后人记住。
卫氏宗祠:
弥漫“十三代书香”
祠堂是显示宗族实力的地方。来到面向珠江的卫氏大宗祠前,映入眼帘的是立于屋顶的飞檐走兽,还有高翘尾巴的屋脊鳌鱼,加上五开间的超大面阔,给人一种雄霸一方的感觉。刘小玲指出:“门廊两侧建有包台,这种建制源于周代,当时叫塾台,是大夫贵人才有的规格,中间凹下的门道是便于车马出入而设计的。门额上挂着直笃牌匾,上书‘卫氏大宗祠’。据说这种民间叫烧猪盆的直笃牌匾,须皇帝御封才能上挂。挂这种牌匾足可作为族人显耀的资本。”
沥滘村位于海珠区的南端,紧靠珠江后航道,古时河流纵横,田间水网密布,是典型的南国水乡格局。南宋时,卫氏先祖来到这里在此安家,经世代辛勤劳作,虔心向学,终成望族。卫姓是周代宗室之后,并以继承周代的礼乐文章为傲。族中父老告诉参观者,他们这一族是“五百年祖德,十三代书香”,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潘氏宗祠:
行商巨富精美宅
走过南华西街龙溪首约兜兜转转的巷子,一块古老的石碑映入眼帘,上面竖刻着“潘能敬堂祠道界”几个大字。潘家祠道上,有一排貌似普通的旧房子,走近细看,蚝壳窗及清水烟炙砖之精美让人惊叹。这就是曾经叱咤风云的十三行商人首领潘振承在广州开基立业的重要见证者——潘家祠。分页:[1] [2]
编辑:樱花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