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古建营造 >> 风景名胜建筑 >> 正文
缙云岩下村:古朴的石头村落
来源:处州晚报  日期:2014-9-19

    山中桃源起石头

    在浙江省括苍山山脉起源始峰,东临仙居界,北接磐安界,距缙云县壶镇镇15公里,海拔600多米的一处幽谷之中,还完整地保留着一座以石头垒筑而成的村庄,名叫石头村。石头村建于明建文帝三年(1402),还有一个更准确的名字叫岩下村,因其坐落于巍峨险峻的百丈岩下,即以“岩下”得名。

    石头村依山傍水,呈点状散列,整个村庄被葱郁劲竹、山间林海所环绕。它疏密有间,清晰有序,整体布局错落有致。别具一格、浑然一体的石屋、石桥、石道、石磨坊用材简洁,古朴粗犷。石屋内部大多是木制结构,以五间、七间、九间排屋及十九间、廿间头四合院式建筑为主。现存的石头屋有200余幢,其中古民宅28处,最古老的四合院建于1700年,据今已有310余年历史。另有古祠堂、古寺庙、古戏台、古桥、古道各一处,呈现出原有朴实的精神和文化况味,具有浙中南山地村落石居形态风格。

    这里的村民大都姓朱,始祖朱国器在五代梁太祖期间,曾任山东淄州刺史,后因时局纷乱,被贬至温州永嘉任司户。次子朱时周游猎括苍南田,慕其山水秀丽,迁居南田。18世孙朱谨之迁清口,从清口朱姓第十九代朱庆迁居岩下建村,今已绵延二十多代600余年。

    眺望岩下村,村东是突兀挺拔、悬崖似削的“百丈岩”;村西是峰峦迭嶂,千峰凝翠的“双狮山”。两山夹峙的岩下村,平峡幽谷,田园交错。环顾四周,村口有一座石拱桥横卧在溪流之上,名叫封溪桥。封溪桥初建于清末,重建于民国丁丑年(公元1937年)。离封溪桥100余米,有一株20多米高,具有500余年树龄的枫香枯树巍然伫立。村里的长辈们说,那一株枯树是石头村的魂,它像帆船上的一根桅杆,安插在石头村口,使石头村看起来像一艘泊船。加上里坑溪、百丈前溪和岩下溪三条小溪交织穿村而过,蜿蜒的溪水为这个村落增添了和谐、灵动的气息。

    位于村南的朱氏宗祠,为三进两院式,外墙正面用青砖,其余三面用块石砌筑,内部建筑功能完善,戏台顶上的壁画已经模糊,梁顶的牛腿,和合二仙等雕刻精美,宗族文化传承完整。其建于1683年,后于清嘉庆十年进行翻修,据今已有330年历史。古时,婺州与台州之间的交通要塞——普通岭古道,便从朱氏宗祠门口经过,穿越村落,绕过村东的竹林匍匐而上,经达“百丈岩”,直往岩背村而去。


    民间传说道村落

    普通岭古道在缙云县境内,经过壶镇、左库、金竹、唐市、三里、杨柳树、岩下、岩背,翻越仙居,始建于南朝梁武帝普通年间,据今约1500年历史。传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到过岩下村,经普通古道前往仙居。朱元璋在打天下时,因金华城迟迟攻破不了,国师刘伯温建言朱元璋去仙居接请常遇春大将军攻破金华城。朱元璋出行时,正遇腊月天,他沿普通岭古道行走,从壶镇左库直到岩下、岩背,过两县交界的“石子堆”时,天黑了下来。在那荒山偏野断无人烟,又逢风雪交加饥寒交迫之际,朱元璋只好就地歇脚过夜……

编辑:樱花
 ·故宫:2015年清明节将再推半..
 ·101件清代茶具珍品展出
 ·“鲁班庙”翻修 两月后亮相
 ·六千年前的崧泽文化有颗文艺..
 ·汉中50米古城墙藏身待拆迁区..
 ·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来连展出..
 ·武陵源强化景区宗教活动场所..
 ·岳麓书院大成殿将"落架大修"..
 ·常州老街坊“乌龙庵路”终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