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芙蓉街由北向南,穿过熙熙攘攘的小吃街,走到芙蓉街的尽头,周围突然安静下来,映入眼帘是一座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庙堂——济南府学文庙。济南府学文庙创建于宋熙宁年间,是宋以后济南历代文化、教育中心,历史上曾数次被毁又数次重修。清代对文庙的修葺不断,但基本保持了明朝文庙的规模和建筑布局,使得府学文庙占地面积往北可到明湖路,往西至贡院墙根街,往南至南门,往东至曲水亭街。借着“孔子故乡中国山东”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采风活动的契机,记者采访了济南市府学文庙管理处主任吕智勇,吕智勇表示,现在的府学文庙在传播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府学文庙依照孔庙规制而建“中国四大文庙”说法不准确
古代对于文庙建设的体量和格局有明确规定,各地文庙总体上根据孔庙的规制进行建设,即“规制如鲁”,中轴线包括万仞宫墙、正门、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等建筑。大成殿内供奉着孔子和他的16位弟子。“孔子的弟子分为四个等级,由高到低为配、哲人、先儒和先贤,孔子,曾子、孟子、子嗣、颜回四配和十二位哲人才有资格被供奉在大成殿内。”吕智勇说,先儒和先贤供奉在大成殿两侧的东西廊庑内,“各个朝代的帝王和掌握礼制的官员会根据自己的认知和喜好选择前代其他名人加入先儒和先贤之列。”
文庙中轴线的东西两侧也有许多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名宦祠陈列着各个朝代有名的官员牌位,鼓励当代和后代的官员以名宦为楷模,力争名垂青史;乡贤祠陈列的是当地的富商、考取功名的读书人,鼓励后人为富行仁。”吕智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