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城宁波是“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输出和外来文化流入的门户,佛教文化借此由东印度传入明州。坐落于宁波市区以东16公里太白山麓华顶峰下的阿育王寺,是中国佛教“中华五山”之一,也是我国禅宗名刹“中华五刹”之一,在“海上丝绸之路”的佛教史及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并因寺内珍藏佛国珍宝释迦牟尼真身舍利而闻名中外。
人民网“行走新丝路”大型跨国全媒体报道采访团,在金秋时节走进这座国内现存唯一以印度阿育王命名的千年古寺。
在我国与东亚诸国的文化交流史上,佛教既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文化传播的一项重要内容。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教授刘恒武认为,宁波是天台、禅、律等诸宗之学问渊薮,也是中日韩三国佛教僧侣共同探究佛法、参研教理的热门场域。
阿育王寺建于东晋时期,整体基调庄严而古朴。与青瓦盖顶的大雄宝殿相比,黄色琉璃瓦盖顶的舍利殿显得格外富丽堂皇。踏入舍利殿内,正中是高约七米的贴金石塔,原内置佛龛并佛陀舍利,塔后供释迦牟尼卧像,长约四米。
舍利殿是阿育王寺的建筑核心。乾道四年,日本重源曾三次入宋,遍游以天台国清寺为首的浙东诸寺,于明州阿育王寺舍利殿的建造中学习了土木建筑技术,并从日本运大批木材助建舍利殿。
距今1700多年历史的阿育王寺内还保存着一批唐宋以来的名人碑刻等珍贵文物。记者在舍利殿外看到四块碑,阿育王寺印山方丈告诉记者,其中以宋朝的苏轼书《明州阿育王山广利寺宸奎阁碑》最为珍贵。由于原石佚失,目前现存于殿前平台上的碑文是以范钦所藏元代翻刻拓本为底本重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