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华山
来源:中国经济网 日期:2014-8-15
九华山佛教协史悠久,是我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东晋隆安五年(401),天竺杯渡禅师来九华传经布道,创建茅庵,佛教始入。唐开元末年(741),古新罗国释地藏卓锡九华山,贞元十年(794)无疾坐化。依据大师生前法号、德行及寂灭时出现的种种奇异现象,后世的弟子便认为他是菩萨转世在九华山,辟九华山为地藏菩萨应化道场。因大师俗姓金,故称金地藏,九华山因此被僻为地藏菩萨道场。
“天下名山僧占多。”九华山佛教兴起于唐,发展于宋元,鼎盛于明清。至清末,山中寺院已由唐末的二十余座,猛增到一百五十余座。“天下佛教之盛,千僧极矣。乃九华化城寺当承平时,寺僧三四千人。寺不能容,则分东西两序;又不能容,各分十余寮,至六七十寮之多。……香火之胜,甲于天下”。九华佛教供奉肉身为汉传佛教特殊现象,史称“肉身菩萨”、“全身舍利”。唐金地藏示寂后成为首尊真身,此后屡屡出现,至今供奉有六尊。九华山民居式与宫殿式有机组合的寺院建筑群,在汉地佛教独树一帜。现存99座寺院中,化城寺等9座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寺院,小天台等30座寺院被列为省重点保护寺院。这些外观朴实秀美、内部金碧辉煌的梵宫玉宇和玲珑别致的茅蓬精舍,或雄踞于峰崖陡壁之上,或散布在山谷丛林之间,高低错落,鳞次栉比,把九华山装点成“人间佛国”。分页:[1] [2]
编辑:樱花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