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海塘上五座亭
来源:宁波晚报 作者:方名列 日期:2014-8-11
张世杰,南宋抗元将领,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少从元将张柔,后奔宋,因战功升都统制。德祐元年(1275),元军南下,张率部入卫临安,收复浙西诸城,旋在焦山(今镇江)江中大战,失利。德祐二年正月,张驻定海(今镇海),四月率军入福建。与文天祥、陆秀夫等立赵罡为帝,联合陈吊眼、许夫人等少数民族部队,坚决抵抗。兵败后,仍率水军在广东沿海坚持。景炎三年(1278),赵罡死,又立赵昺为帝,任少傅、枢密副使,居厓山(今广东新会南)。与元将张弘范在海上决战,兵败突围,遇台风舟覆溺亡。
1987年,在山顶八面楼原址新建仿明石亭,单檐四方攒尖顶,名曰“巾子亭”。亭额镌有“南望崖山”四字,石柱刻有“碧峰独秀钟英烈,鸿藻重刊表赤枕”对联。亭中植“宋太傅越国公张世杰纪念碑”一方,杭州书法家王京盙所题,背面镌刻清代甬上文豪全望祖撰《张太傅祠堂碑记》全文,由县人周祥德书,内有“桓桓太傅来自临安兮,手磔降人投之蛟关兮”等句,简介张世杰磔卞彪经过。
2009年,废巾子亭而重建八面亭,名为“沧桑亭”,亭高9.5米,底直径6.2米,双檐歇山顶,“宋太傅越国公张世杰纪念碑”仍植于亭中。
沧桑亭,意谓镇海后海塘的巨大变化。原城塘外潮涨汐落,鱼潜鸥憩的大海、海涂,今围塘成陆地。倚着亭栏远眺,令人萌生往昔沧海、今日桑田之咏叹。
从沧桑亭下来,往西,有“安澜亭”。此亭其实不是建在后海塘上,而是建在塘下,背紧贴着塘壁,面向大海。分页:[1] [2]
编辑:樱花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