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文物古迹 >> 国家级文保单位 >> 正文
宿松白崖寨
来源:安徽农网  日期:2014-8-20


    白崖寨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1363年,明太祖朱元璋同陈友谅在安庆至九江一带进行拉锯战,曾在此练兵打仗,为后来鄱阳湖大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1637年,明末兵部尚书史可法曾据寨与张献忠的起义军作战,当他被围困时,曾于石壁上写下一副联语:“听涧底泉声,呼天地是歌是泣;看阶前月色,间英雄还死还生。”准备以身殉职。恰值援军到来,史可法转败为胜,即登西峰犒军,题“最上一乘”4字于石壁上纪功志庆。后人称之为纪功石。现字迹醒目,两边还有“崖山福地圣号熙期,信解顶礼圆证菩提”的联文石刻。太平天国西路大军曾在此与清军展开激烈争夺战,奈因山寨居高临下,义军久攻不克,只好回师下山。1932年10月,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部分红军和地方武装在转战途中经趾凤河进入白崖寨整编,成为红二十七军。刘士奇任军长,郭述申任政委,徐海东为二十九师师长。全军约4000余人。红军在此与国民党展开了激战。歼敌一个团,战后在寨内关帝庙召开庆功大会。不久又成立了蕲(春)、宿(松)、太(湖)工作委员会。为白崖寨增添了光辉的一页,留下了革命战争的不朽史章。至今西门外百花石旁犹存几座无名红军烈士墓。

    自元末开始,宿松先后建有48个寨,相继被毁。唯白崖寨巍然独存,成为古今名人浏览之胜地。如今寨墙内外还有众多文物古迹,进入攀龙门,穿过一片竹林,便是关帝庙。庙始建于元,原有5座大殿,正殿前有万年台,旁边有魁星阁。为宿松历代宗教活动的基地。后几经战乱,屡毁屡修,规模大不如昔,现存关帝庙为后人重修。百花门内的西峰一带可看到史公祠、惜字亭、化字池、旗杆波、点将台、跑马墩等遗址,相传史可法曾在此练兵、点将。现存有化字池、夹杆石。清赵世晟有诗赞曰:“化曰消空却火烟,荒城废堡尚云边,群山围住英雄迹,老树遮深佛国天。”与西峰对峙的东营峰上有清贺仲祁书的“凤卧龙栖”石刻,字迹清楚。下东营峰向南可往“九曲居”,这是清吏部主事贺欣于光绪三十年所建的一座山庄。其选址和建筑设计独具匠心,从居门到听雨门的山道有6个弯曲,听雨门外3个,合为外九曲;内九曲亦以九曲造型,房屋按《易经》八卦图布局,共四重48间,6个天井,居内门额楹联甚多。可惜“九曲居”大部分毁于“文化大革命”期间,现只存三重,且破旧不堪。“听雨门”门外右侧,有白崖寨创始人吴仕杰(1300-1364年)及其父亲的墓葬。寨下有养英山庄和贺家老屋,坐落在白崖山南麓。贺家老屋建于清代中期,共三重30间,为贺颀,贺欣的出生地。曾悬挂《天官弟》匾额和“一家双进士,兄弟两大夫”的对联。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陈锡联将军曾在此住过。养英山庄系贺欣之子贺廷桂于民国4年所建,正屋共四重36间,厢房26间,大门上有“养英山庄”石刻横额。整个建筑保存完好,现为趾凤乡人民政府所在地。

分页:[1] [2]

编辑:樱花
关键字:
按地域:
按类别:
 ·岳麓书院古树压塌大殿致1死2..
 ·故宫馆藏110件清代碧玉器展出..
 ·滁州3村入选省首批传统村落
 ·乍浦镇申报浙江省历史文化名..
 ·承德普宁寺古建筑保护修缮工..
 ·江西德兴“半边神塔”堪称楼..
 ·南京博物院推出“中国古代体..
 ·蝶变中的西固区河口古镇
 ·嘉定桥开始考古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