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柘寺山门](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104/201142013471328.jpg)
大雄宝殿是全寺建筑中地位最高的大型建筑。面阔五间,重檐庑殿顶,黄琉璃瓦绿剪边,上下檐均装饰有斗拱。正脊两端各有一巨形碧绿琉璃鸱吻,各系以金光闪闪的鎏金长链。鸱吻是作为镇物出现的,传说为龙生九子之一,属水,克火,以其形象放置于屋脊,可镇免火灾。这种古代饰件现在北京地区是罕见的。大殿内正中供奉佛祖释迦牟尼雕像,神态祥和,背后有背光,背光之上雕饰有大鹏金翅鸟、龙女、狮、象、羊、火焰纹等。佛像下面是石质须弥座,左右两侧分别立有阿难、迦叶雕像。
大雄宝殿后是三圣殿,殿两侧植有二株巨大而有气势的银杏树。相传为辽代所种,距今已有千年。中路松树特别粗大,高入云霄,还有娑罗树、玉兰树和各种名贵花木、果树等。寺中天王殿的廊子里,还有潭柘寺一宝,它是一条长约一米,重达150公斤石雕大鱼。这鱼远看似铜,击之能发出清脆乐音。
中轴线终点是一座楼阁式建筑,名为“毗卢阁”,面阔七间,山调大脊,山墙的两侧有台阶直通上一层。下层室内有木质漆金菩萨五尊,均带有背光。殿上部为三世座佛,下承六角形须弥座。站在最上层,举目远眺,远处群山如黛,近处全寺尽收眼底。
寺院东部是由庭院式建筑组成的方丈院和清代皇帝行宫,主要建筑有万岁宫、太后宫。东跨院东套间内,有一口大铜锅,锅口直径四米,锅深两米。煮一次粥,用米10担。离竹林不远,有一座方形流杯亭,重檐四角攒尖,绿琉璃筒瓦,黄琉璃宝顶,名为“流杯亭”。亭内巨大的汉白玉石基上,雕琢着弯弯曲曲的蟠龙形象水道,像龙头,又像虎头,当泉水流过时,放下带耳的酒杯(古时叫“羽觞”)浮于水上,任其漂浮,酒杯随水流转,止于某处的人则取而饮之。
寺院西部院落大多由寺院式殿堂组合而成,主要建筑有戒坛和观音殿等。观音殿是全寺最高处,面阔三间,歇山黄琉璃瓦顶,檐下装饰有斗拱,廊下悬挂一块金字横匾,上为乾隆皇帝手书“莲界慈航”。大殿内供奉观音菩萨,敛目合十,隽秀端庄,坐在莲花座上。在观音殿内原保留有妙严公主一块拜砖,元世祖忽必烈女儿妙严公主来此出家,每日来观音殿礼拜,年长日久,脚下砖竟留下了30厘米深脚印。
寺前塔院内有各式灵塔七十余座。塔林中的塔为砖、石结构,平面六角形或圆形,多层密檐式。其建筑年代,辽、金、元、明、清各代均有。在下塔院上方,还有上塔院,分为上、下两层,有藏式砖塔23座。作为潭柘寺名称起源的龙潭,位于寺后面的集云峰上,山上有一座围有栏杆的水池,池中龙泉涓涓不绝,清澈见底,喝一口甘甜清冽。至于寺名中的柘树,是一种罕见的树种,而且浑身是宝。解放后,政府对此采取了有力的保护措施,使这宝贵的树种得以保存下来,作为名寺应景之物,供人们观赏。
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潭柘寺镇
交通:前门、阜成门乘游七路可达潭柘寺。坐地铁、921路、336路、959路至苹果园换乘931路公交车,可直达潭柘寺。
开放时间:8:00——18:00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