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邙出土众多珍贵文物
走进洛阳市博物馆展览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该馆的镇馆之宝——东汉石辟邪。这件石器出土于孟津县会盟镇油坊街村,由一块硕大完整的青石雕刻而成,高190厘米,通长290厘米,重约8吨,发现于“刘秀坟”附近。2004年10月,这件国宝级石刻参加了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举办的“走向盛唐”中国大型国宝珍品展,在全国40多家博物馆选调的200余件(套)精品文物中,石辟邪独享厚待,仅外包装就花费了近2万元人民币,并且享受单机运输待遇,运费高达20万美元。
洛阳关林管理处院内的石刻艺术馆,是一个石刻艺术宝库,有翁仲、辟邪、石棺、造像等,不乏国宝级石刻,其中大部分发现于洛阳邙山陵墓群。
其中一尊石翁仲高314厘米,发现于北魏静陵,据说是国内目前考古发现的最高的石翁仲。
绵绵北邙山是全国著名的地下文物宝库,过去曾出土了数以万计的珍贵文物。这些文物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国内外许多知名博物馆、艺术馆都收藏有邙山出土的文物。据考证,单墓志一项,邙山上就出土6000余方之多。
邙山陵墓群面积700多平方公里
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队长史家珍说,要想保护和研究邙山陵墓群这个大遗址,必须先搞清楚“邙山古墓群”和“邙山陵墓群”这两个概念。
“邙山古墓群”泛指邙山上的所有古墓;而“邙山陵墓群”指的是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后唐等6代帝陵及陪葬墓群。陵墓群主要是一些大型的封土墓,它们是邙山古墓群的主体。
史家珍说,帝王陵寝由于规格高、范围大,内涵丰富,一直是文物考古工作者关注的重点。为了加强邙山陵墓群的文物保护和科学研究,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先后于2001年7月、2002年4月提出申请对邙山陵墓群进行调查与勘测。
2003年,国家文物局正式立项“邙山陵墓群考古调查与勘测”,在历时4年多的考古调查与勘测中,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的工作人员行程5万余公里,调查群众上千人次,初步摸清了洛阳邙山陵墓群的文物“家底”。
“邙山陵墓群考古调查与勘测”报告显示:陵墓群占地面积756平方公里,所在区域东西长50公里,南北宽20公里。地跨洛阳市所属的西工区、老城区、涧西区、瀍河回族区、洛龙区、偃师市、孟津县七个区县,有大型的封土墓970多座,古墓葬有数十万之多。陵墓群年代从东周到东汉、曹魏、西晋、北魏,一直延续到五代的后唐。
分页:[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