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佩特拉遗址
来源:互联网 日期:2014-7-21
约旦,佩特拉遗址,文化遗产,1985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佩特拉在史前已有人居住,曾是阿拉伯国家,埃及和叙利亚-腓尼基之间重要的交通枢纽。它被群山环绕,峡谷和通道穿越其中,建筑大部分是从岩石上雕刻和开凿出来的,具有东方传统和希腊风格。
佩特拉是约旦著名古城遗址,位于约旦安曼南250公里处。希腊文意为"岩石"。《旧约全书》称其为"塞拉"。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前后,是由居住在这里的游牧民族那纳巴特阿拉伯人建造。在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2世纪是纳巴特王国首都。公元前1世纪,纳巴特王国在国王阿雷特斯三世统治时相当繁荣,疆土曾扩大到大马士革。公元106年,被罗马帝国皇帝图拉真军队攻陷,沦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这里作为商路要道曾盛极一时。3世纪起,因红海海上贸易的兴起代替了路上商路,佩特拉开始衰落,7世纪被阿拉伯军队征服时,已是一座废弃的空城。1812年为瑞士人J.L.伯尔克哈特重新发现。
佩特拉被赤褐色砂岩高山环绕着,它们为佩特拉抵抗入侵者提供了天然屏障。这里半干旱,易碎的砂岩让纳巴特王国人可以在上面雕刻他们的寺庙和坟墓,因为这岩石很容易粉碎成沙,岩石的颜色很多,从淡黄色或白色到深红色直到深棕色都有,这种深棕色的岩石更有抵抗力。各种不同颜色岩石的扭曲岩层形成了岩石表面的螺旋形和波浪形的颜色曲线。
佩特拉古城处于与世隔绝的深山峡谷中,位于干燥的海拔一千米的高山上,几乎全在岩石上雕刻而成,周围悬崖绝壁环绕,其中有一座能容纳两千多人的罗马式的露天剧场,舞台和观众席都是从岩石中雕凿出来,紧靠山岩巨石,风格浑然一体。分页:[1] [2]
编辑:樱花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