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安 百年古城千年史
来源:鞍山日报 日期:2014-7-29
然而,关于八角台的来历,鞍山师范学院政史系教授张士尊却持有另一种看法,“八角台并非是一个明显的路标,极有可能是一座古塔的塔基。”接受采访时,张士尊表示:“古时,八角台并不处于交通要道,因此不需要建路标。八角台是一座古塔塔基的可能性更大些。塔是八角形的,塔倒了,塔基还在,八角台就是塔基。”多年前,张士尊曾见过八角台,“很大的一个土堆,比现在的要大许多。”
在张士尊眼中,“塔倒了、塔基还在”的这种现象在东北并不少见。“比如,锦州就有一座八角台,塔没了,只剩下塔基。”他说。如果这种推测成立,那么,八角台上的古塔又是哪一个朝代的呢?张士尊认为:“我猜测是辽塔。在东北,辽塔最多,辽是契丹人建立的,北方少数民族对佛教有亲切感,所以他们在东北建了许多塔,我在东北看到的古塔都是辽塔,其中非常典型的就是辽阳白塔。所以,我猜测八角台是辽塔的塔基。”
八角台不是烽火台
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人认为“八角台”曾经是烽火台。对于这种观点,张士尊持否定态度。他说:“烽火台是古代重要军事防御设施,但是,台安境内的‘辽东长城’并不经过台安县城,所以,八角台肯定不是烽火台。”
所谓辽东长城,是明朝时在东北修建的长城。一提到长城,许多人常常会想到它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其实,长城东起不是山海关、西到也不是嘉峪关。只因为这段长城保存完好,才给人们留下这种印象。历史上,长城还有辽东段,即“辽东长城”。原来,明朝建立后,北部有元朝统治者的残余,东北有女真政权的崛起,这对明朝是极大的威胁。于是,明太祖将修建长城作为当务之急。经过一百多年的时间,在东北修筑了长达千里的辽东长城。由于所建长城均处于辽东都司(明代在东北的最高军政机构)所管辖的地域内,因而被称为“辽东长城”。
辽东长城均在今天的辽宁境内,东起丹东虎山,西到绥中县锥子山下的“吾名口”,与蓟镇长城相接。其走向是:丹东至凤城,然后向北经本溪至抚顺、铁岭、开原、昌图,转而南至沈阳、辽阳、海城,越三岔河至盘山,再向北到台安、黑山,西转北镇、义县、锦县、锦西、兴城、绥中,至锥子山与蓟镇长城连接,全长1950里。在这道千里防线上,十里一堡、五里一台,形成一道坚固的防线。分页:[1] [2]
编辑:樱花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