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特鹿石遗存现身三海子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张春海 日期:2014-7-21
其次,遗址地处阿尔泰山海拔3484米的雪峰之下,东部不远处是蒙古国境内海拔4362米的蒙赫海尔汗山,三海子是小青格里河重要的水源地和湿地,地理生态环境在整个阿尔泰地区非常独特,这里环境优美,风景壮丽,水草丰美。
再次,文化遗址在整个欧亚草原东部地区具有鲜明的代表性。三海子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存有三种。其一为十字轮辐状石围石堆遗址;其二是圆石围或方石围圆石堆形的石构遗址;其三是与这些石构遗址共存的各类鹿石。其中,轮辐状石围石堆遗址和鹿石最具特点。类似的遗存发现于吉木萨尔县、裕勒都斯草原、伊犁特克斯县和温泉县;在蒙古国中部和西北部、俄罗斯图瓦萨格雷河谷地区、俄罗斯阿尔泰地区也有分布。
再者,三海子地区的鹿石在新疆范围内具有独特型。三海子地区是世界三大鹿石文化圈的交流点,欧亚草原古代流行的鹿石在这里都有发现,有些还是混合类型。三海子地区是新疆踮脚尖写实动物风格鹿石和顶端刻槽鹿石(即头冠状鹿石)分布最集中的地区,这类鹿石非常独特,新疆其他地区很少见到。
此外,三海子遗址群是研究早期牧业宗教礼仪的重要考古资料。带鹿石的石构遗址可能是早期游牧社会的祭祀遗址,这一地区是早期游牧社会统治集团夏季祭祀的礼仪中心,是今天了解早期游牧王国以萨满为主导的精神世界、天文以及统治意识的重要材料。
最后,三海子遗址群对于研究欧亚草原地区从畜牧经济向游牧经济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这时期游牧文化,在这个地区非常繁盛。从青铜时代末期到铁器时代早期,正好是草原社会从畜牧经济为主的社会向游牧经济为主的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三海子遗址是研究欧亚草原地区社会经济演化的重要材料,对于研究游牧化礼仪在社会复杂化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作用。
鹿石,一般指经过人工敲凿雕刻加工而成的一种碑状石刻,因雕刻有鹿的图案而得名,分布在欧亚草原一带,是欧亚草原上的古代居民的一种文化遗存。分页:[1] [2]
编辑:樱花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