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背镇人民政府在遗址处立了一块石碑。
在农户家发现的青砖,年代久远
南阳城遗址,一片静寂的废墟。关于它的起始,它的兴盛,它的衰落,如今就算是当地的八旬老人也无法讲出个所以然来。夏日的一个下午,伴着一路山花的芬芳与泥土的清香,记者走进位于长沙县江背镇湘阴港村湾塘组的南阳城遗址,从散落在乡间的座座瓦窑中,从裸露在地表的片片青砖中,探寻与追思这个千年古镇曾经的繁华。
出土的石碑,诉说宋元时的“小瓦之乡”
公路上车轮滚滚,从湘阴港村的乡间小道往右一拐,十分钟后,进入一块被流年洗过的山水,南阳城遗址就这样如一张水墨画映入我们的眼帘。成群连片的田野里,一棵棵玉兰、银杏、红叶石楠成排成列,平平常常,谁曾想,这片其貌不扬的土地下却埋藏着一个属于光阴的老故事。
村落周边稀稀落落的古窑遗址,撑起一段水火剥蚀的历史。四周没有车马的喧嚣,市井的嗡嘤,只有声声蝉鸣,时断时续地从古瓷碎片的缝隙间轻轻溢出,似在讲述一段传说,一个典故,一首无题的乐章。
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记载,南阳城城址位于江背镇湘阴港村湾塘组一处稍高的台地上,于1985年在长沙县进行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因当地人曾挖出过城墙砖和“南阳城”石碑,故定名为“南阳城城址”。
作为宋元时期的一座人口众多、经济发达的集镇,南阳城因其大大小小的瓦窑而声名远扬,成为当时三湘大地上的制窑中心之一。紧邻浏阳河畔,便捷的水运更加速了它的繁荣。当时的南阳城拥有上百户人家,为了方便装卸货物,一条1500余米长的人工运河直通集镇中心。河内船只来往不断,庄上过往行人甚多,集市兴起,买卖兴旺。
分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