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毗尼园已经不是历史记载中那个日渐残颓的花园。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上开始重视开发和保护蓝毗尼地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蓝毗尼进行了考察,尼泊尔王国政府也成立了蓝毗尼开发委员会,古老的蓝毗尼园重新焕发出了生机。日本建筑工程师将蓝毗尼园规划为三个部分:一是花园圣地,为文物保护区,以阿育王石柱、菩提树、水池、摩耶夫人祠和遗留下来的砖墙为主;二是寺院区,以各国佛教组织援建的寺院为主;三是花园区和寺院绿化区,除建筑物和路面,其它地区皆为绿化区。
二千多年后,五洲四海的佛子回到这里,带着对佛陀的无比崇敬和对佛法传承的使命,建设起一座座各具特色的庄严寺院,驻守着这片神圣的心灵家园。这些洋溢着各国风格的寺院成了蓝毗尼地区最显眼的风景。行人往蓝毗尼方向行进,可谓三十步一寺、五十步一庵,无人认识的树丛当中冒出一座建筑物的尖顶肯定是佛教寺院或塔。
寺院区分为东西两个部分,目前已经有15个国家建起了27座寺院。东西区之间以一条人工开挖的小河为界,往南到蓝毗尼园圣火处,向北到靠近世界佛教图书馆的尼耐河。
东区是南传佛教的寺院,来自泰国、缅甸、老挝等国家。西区则是北传佛教的寺院,来自尼泊尔、韩国、德国、法国等国。这些建筑自成一体,如果一千年后有人重新发现了这里,他们将会看到十几座能够反映21世纪全球佛教文化的寺庙群遗址。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