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同古建善化寺
来源:山西旅游网 日期:2014-6-20
大雄宝殿为辽代建筑,金代重修。殿前有宽阔的月台,殿顶梁架构造雄伟,殿内斗拱形制多样,是一处具有民族传统的木构建筑。大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正中有平基藻井2间,余为彻上露明造。斗八藻井内围列斗拱两层,下层为七铺作,上层为八铺作,雕制精湛。其形制、手法均与大殿本身梁架结构和斗拱形制相同,为辽代遗构。殿内佛坛正中有泥塑金身如来五尊,端座于莲台,人称五方佛,是金代原作,法相庄严,姿态清雅,衣纹流畅,雕技高超,虽然经过历代彩绘修饰,但仍保留辽金塑像之艺术风格。硕大的莲座镶有莲瓣、串珠、三角柿蒂及狮首等装饰,手法雄健,与其上之五如来佛像同为辽代遗物。周围还有弟子、菩萨恭谦敬谨。两侧是二十四诸天,这些立像高达2,5米左右,人物形象刻画生动,形态各异,可看出他们的年龄、性格、文臣或是武将。它们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美,有丑,有文,有武,或是帝王装,或是臣子像,或坦膊赤足,披纱衣华似来自天竺国土,或身着铠甲,衬皮毛以抵御北国寒风。生活气息浓郁。极富感染力。堪为国之瑰宝。其中塑造最为出色的是东侧六臂“日宫天子”和西侧“月宫天子”,日宫天子,眉目清秀,肌肤丰满圆润,身材修长,衣饰流畅,表情含蓄,善良慈祥,雕塑家把他们塑为女性,更见身姿婀娜,华贵不凡,那玉臂轻舒,富有动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日宫天子与月宫天子塑像,犹如两位活着的贤惠、文静的少妇站在那里,确是金代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的结晶,不愧为精品杰作。西、南两壁绘有佛传故事画。左右设有钟鼓二楼。
三圣殿建于金天会六年(1128),该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结构上探合宋辽建筑特点而独具风格,可谓金初代表性木构建筑。殿内四根立柱与四根辅柱支撑梁架,庑殿顶式。左右次间各出60度斜拱,形如怒放的花朵,金代斜拱盛行,硕大华丽者以此为最。殿内用四根金柱支撑梁架屋顶,是辽金减柱、移柱法的突出实例,充分显示出古代建筑之民族古朴风貌。内塑立像三尊,中为释迦牟尼佛,右为普贤菩萨,左为文殊菩萨,称“华严三圣”,取名三圣殿。三圣佛像之前,有二位助侍菩萨侍立,佛坛后面有护法韦驮塑像,手持降魔杵,威武雄健无比。此殿还存有四通碑碣,为研究该寺之重要文献资料,论其建碑历史之最先,碑额雕刻之玲珑,碑文词藻之华丽,碑刻书法之精湛,惟朱弁撰写之《金碑》誉为佼佼者。金羁朱氏于此寺达14年之久,目睹寺院重修经过而为之记,故不仅文采飞扬,且记载翔实可信。分页:[1] [2]
编辑:樱花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