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0年马家大院已无往日光辉
来源:西部网 日期:2014-6-18
马家的房重在结构大气十余年未修缮命运堪忧
门牌号121号(老牌号77号)马家大院始建于明末清初,房屋结构保存较为完整,1997年被列为“中(国)挪(挪威)两国重点历史街区保护项目”中,在2002年经历过一次修缮,尽管如此,十年风雨后之后,也还是没有了往日的辉煌。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巷子流传着“高家的墙,马家的房,米家的金子拿斗量”这样一句话。这句话也从侧面反映出马家大院房屋结构的大气典雅。当记者本着探寻老民宅再次走进时,依然能感受到这座古老民宅的“高大上”。
“原来的雕刻和装饰现在已经看不到了,按照房屋修缮工程任务单,本应尽可能还原花雕色彩,现在只是一遍乌漆刷过,已没有富丽堂皇的感觉了。”正在给绿植培土的主人马祖印得知记者来意后,觉得那次修缮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每块砖瓦都有感情一旦失去无法挽回
大宅没有大门,走过过道挂在二道门上的蓝漆大匾上书写着“省心宅”三个金色大字,虽然大匾让你肃然起敬,但屋檐、厅门、墙壁等却显得十分黯然。“当年老房下每屋的旱井相当于通风系统,那次施工后便被建筑垃圾填满。以前屋里冬暖夏凉,现在已经感受不到了。”马先生说。
马先生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居住在这个老宅内,对每一根木头,每一块砖瓦,连地上的地砖都是有感情的。像这种百年老宅,一旦失去,永无挽回。
300多年的古宅大院也曾走出过政治名人。马先生的爷爷马子健,清光绪十八年(1892)考取文学士,参加了辛亥革命,与近代政治家、书法家于右任是同学,后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并任民盟西北总支部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陕西省人民法院副院长、陕西省人民政府委员。分页:[1] [2]
编辑:樱花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