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古建营造 >> 寺观建筑 >> 正文
千年古刹天宫寺 为何建在水乡里
来源:扬州日报  日期:2014-6-18

    古刹因何建于水乡里?

    天宫寺位于沟通江淮的漕运通道邗沟与射阳湖边,射阳湖汉时称射陂,历史上曾是苏北里下河地区第一大淡水湖。史书上说,淮郡左右皆带湖,射阳为最古。射阳湖古为巨浸,淮扬七州县诸水皆汇于射阳湖,由此入海。古射阳湖西起今宝应县射阳湖镇、西安丰镇一线,北至淮安市境内的泾口镇、左乡(博里镇东)一线,东经九龙口,至阜宁喻口村入海,南连大纵湖,地势低洼,湖荡连片,曾经包括今天阜宁、建湖、宝应、兴化、盐城等地区。

    千年古刹天宫寺现身射阳湖镇并非偶然。

    处在水乡一隅的射阳湖,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文明历史的古镇。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夏至周代,这里为淮夷地,西汉初年,为项伯封地,成为项侯国,西汉至南北朝曾三次置县长达600年。

    作者寻访发现,现有面积198平方公里的射阳湖镇,镇域内历史遗址遗迹众多,文物分布密集,古镇文化底蕴深厚,名人辈出。“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生于射阳,死后也归葬射阳;汉射阳人臧旻,曾远戍边陲,才华不啻班固;臧洪、陈容因反袁绍暴政,同日被害,后世尊为烈士,现建有“臧陈旧址”和“臧陈路”、“陈琳路”以示纪念;南北朝时,射阳人王敬则官至大司马,威震朝野;宋代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过射阳湖时也曾留下“渺渺指平湖,烟波急望初;纵横皆钓者,何处得嘉鱼”的诗篇。

    天宫古寺建于何时?

    市档案馆组织专家赴实地考察,并对寺中遗存的部分文物进行研究后提出新的推论:佛教在扬州传播的确切时间应该在东汉永平年间。

    有学者指出,天宫寺堪称里下河第一寺。翻阅史料可知,天宫寺又名天宫慈院,因地处高峰,昔日龙河环绕,取龙行九天之意而得名。在1993年出版的《江苏省宝应县地名录》中有关于天宫寺的解释:“汉永平年间,此庄曾建一寺,北宋政和八年重建,历称天宫寺。”实际上,更早的资料中就有了天宫寺的记载。

    如今大槐村退休的支部书记陈长生还能回忆起当年他知道的天宫寺的样子。寺院建筑当为清代的建筑,有大殿、东西配殿、东西厢房和山门等计22间半。山门殿内塑供弥勒佛和护法韦驮像。大殿正中佛台塑供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和阿弥陀佛。两侧塑供十八罗汉。东西配殿塑供观世音菩萨和痘神。寺前有旗杆台、香火场及一只铸鼎。大殿后,茂密的竹林环绕一棵直径四尺有余、高达数丈的古槐树。这棵古槐树传说为普潮和尚亲手所植,一直被乡亲们视为圣物,常年香火不熄,槐树村由此而得名,现在天宫寺所在的大槐村是由原先的天平镇槐树村和大桥村合并而成,同属射阳湖镇。可惜的是,原先那棵古槐在1948年被锯倒,村里至今还流传着那棵槐树被锯时流出的汁水颜色深红近似血液之类的神奇传说。

    “文革”中陈长生担任大队会计,见有人拆了佛像、大殿后,还要拆剩下的最后一间西配殿,灵机一动,说要作为大队仓库用,用600元的价格保下了这最后的建筑。

    天宫寺虽然规模不大,但因其历史悠久,一直为僧俗两众所看重,香火十分旺盛。句容宝华山高僧妙德、扬州大明寺印道法师等人都曾多次说过:天宫寺是里下河第一寺庙。

    最近几年,四方硕大的正殿石质柱础、浮雕凤凰麒麟纹饰的两块门鼓墩、两方记录寺庙历史遗痕的石碑及古建筑砖瓦构件等物相继出土、找回。现在见到的三方硕大的东汉石质柱础,最大的一方长约76厘米,宽约77厘米,每一方上有密密的孔洞,坚硬沉重。

    由此可推测,曾经立于其上的庙宇建筑规模宏大,超乎想象。在西配殿有数十块青灰色东汉大砖裸露在外,竖列于墙体之中,历经一千多年仍完好无损。两座石碑,一座立于清嘉庆年间,另一座则立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两座石碑清晰地记录了该寺庙的历史遗痕,以及面积变化等等。

分页:[1] [2]

编辑:樱花
 ·房山六百年明清古村落启动修..
 ·考古学家发现4000年前古埃及..
 ·宁波千年老庙将重现1844年原..
 ·南京尚存四五座慰安所旧址
 ·陕西省公布232处第六批文物保..
 ·周边4000多亩土地将入“文物..
 ·聂耳旧居突发火灾 系区级文物..
 ·千佛山兴国禅寺新面貌迎客
 ·济南350万修缮百年文保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