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谈古论今 >> 古建资讯 >> 正文
古街古楼古建筑历史文化与乡愁
来源:三峡晚报  日期:2014-6-16

    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如何让市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在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李桂媛教授看来,城市建设层面,“乡愁”可理解为城市物质空间文脉特征以及给与居民的归属感。

    6月5日,市政协组织召开“城市记忆”调研座谈会,提出要让市民记得住乡愁,需要强化宜昌城市发展演变中形成的“两城三风格”的城市记忆,彰显城市特色。右上图:二马路临街老房子。右下图:自立路的教堂。

    开埠通商划下分界线

    14日中午,73岁的陈凤兰领着从天津回来探亲的妹妹一家人,到城区二马路吃午饭。陈凤兰指着体彩点旁的过街楼,“你还记不记得,小时候我们经常过来玩。”年近七旬的妹妹回忆半晌才说:“门楼的顶子换了,地面铺了青条石,比以前平整了。”

    “建筑,被称为石头史书,承载了人们对于城市生活的记忆。”李桂媛教授在对宜昌的城市记忆进行梳理时,将总体城市空间记忆确立为“两城三风格”。

    开埠前宜昌老城山城相间,山水相依,居民建筑自成一体;开埠后,西方多国在宜昌设领事馆、开办教会、兴办医院和学校,开设商行。1914年,当时政府聘请英国人编制“拟修宜昌商埠规划”,开始新城区的规划建设。

    三风格之一的峡江民居,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建筑当属宜昌八景之“尔雅明月”与“东山图画”;风格之二是开埠后形成的“万国建筑”,包括宗教建筑,领事馆、海关、邮局、洋行和公司大楼为代表的公共建筑;风格之三则是“民国范”,是中西方建筑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在二马路、邮政巷仍能找到影子:窄窄的青石路面,一溜排灰顶青砖的小洋楼。

分页:[1] [2]

编辑:樱花
名称昆明圆通寺

类别寺观建筑
名称濮阳旅游景点——戚城文物景

类别国家级文保单位
名称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

类别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名称步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庆大足石刻

类别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名称凯斯内斯郡梅伊城堡的花园

类别皇家园林古建
名称宏村古建筑群

类别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绫庄巷两座清代老宅被烧毁
 ·绮园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
 ·景德镇古窑复烧开窑将同时举..
 ·滕王阁二期芳容初露
 ·多处古建遭涂鸦 连国保单位也..
 ·上海新增多处市级文物保护单..
 ·近日四川新发现文物遗存4处
 ·大运河发祥地 遗产历久弥新
 ·鼓楼锦巷有不少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