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古建艺术 >> 古建结构 >> 正文
百年祠堂乱搭 杨家祠轮廓难辨
来源:大洋网  作者:林洪浩  日期:2014-6-12

抬头仍可见杨家祠的瓦面屋顶。

杨家祠内,在这里住的人架起几条竹竿,上面晾着衣服

    近日,称广州早期中共党组织活动的旧址杨家祠除了墙上挂着一张文物单位的牌匾外,年久失修残破不堪,祠堂早已面目全非。日前记者陪同老专家前往实地采访,发现杨家祠内乱搭建、改建严重,如果不仔细观察都辨认不出祠堂的轮廓。老专家呼吁有关方面给予关注,让杨家祠尽快恢复原貌。

    今年已经85岁高龄的谢燕章,退休前是广东历史革命博物馆的一名党史研究专家。

    产生华南第一位

    马克思主义宣传者

    近日,住在越华路54号的谢燕章老师致电记者称,由于腿脚不方便,这几年她已经很少外出,但心里却一直记挂着与她的住所同在一条街的杨家祠。“上世纪50年代后期,我调入广东历史革命博物馆工作,组织交代了我做几项课题的研究,杨家祠的来由便是其中之一,由于中间又经历了“文化大革命”,足足跨越了30年左右,在走访了多名革命前辈及其后人,才将课题完成。”

    谢燕章说,杨家祠之所以如此值得纪念,除了因为它是宋代杨家将后裔迁至岭南后在广州所建的杨氏子弟到省城考取科举的书房和试馆外,更为重要的是,华南第一位马克思主义宣传者杨匏安就是从这里产生,而且在杨匏安入党后,他的住所杨家祠就成了党的活动据点,党早期的许多会议都是在杨家祠召开,而食宿则由杨匏安提供,中共早期许多党内的重要人物都在杨家祠留下过活动的记载。“可是杨家祠如今不仅甚少被关注,祠堂的前后左右的空地已经全部被楼房包围,更让人心痛的是,祠堂被某些单位用来安置职工住宿所用,里面已经不复原貌。”

分页:[1] [2]

编辑:樱花
 ·镇江投巨资打造千年古渡西津..
 ·古民居保护亟待破“瓶颈”
 ·西安筹建文物保护考古研究基..
 ·列历史建筑 基隆港西三仓库有..
 ·晋城的百名大口人 守卫“碗子..
 ·赵县千年古城墙不断遭“蚕食..
 ·大名古城东南区获批省历史文..
 ·岭南印记粤港澳考古成果展
 ·广元“四结合”深入推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