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村落开发离不开文化传承
来源:中国旅游报 日期:2014-6-11
大陈村还有一首人人会唱的村歌叫作《妈妈的那碗大陈面》。大陈面是村里秘传百年的美食,歌声寄托了大陈人对家以及传统美食的思念。据村干部介绍,大陈村的乡土文化也曾经面临消逝的危险,而今通过唱歌写歌,村民们又找回了文化的灵魂和生活的根。在如今的大陈村,村民们都自觉地担当起了乡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责任,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生活离不开传统文化,而像大陈面这样的文化遗产也必须完好无损地传递给下一代。
江山市旅游局局长毛舒峰认为,历史文化村落不仅是历史留给当代的遗产,也应该是当代留给未来的遗产。正是充分发挥和依靠了农民的主体作用,江山才能够把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推动乡村旅游品质提升
资金不足始终是各地古村落保护开发的一大难题。然而,江山人却自有破解之法。他们通过政府投入、社会引资等多种渠道,来确保历史文化村落的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古村落保护开发的前期投入、主体工程、配套设施,分门别类都有资金保障。至今,全市已累计投入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资金2亿多元。
和睦村瓦窑自然村只是一个人口不足600人的小村落,但它从商代起就有了成熟的制陶工艺,至今村里还保留着60多座古老的“馒头窑”,被誉为中国古陶业的“活化石”。但这个历史悠久的古村落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在岁月的长河中慢慢地沉寂了下来。
为了保护好文化遗产,江山市委市政府及时启动了和睦彩陶文化村保护与开发工程,并为此专门成立了和睦彩陶文化保护开发有限公司,政府出资2000万元,引入社会资金2000万元,结合村庄整治、幸福乡村建设等资源,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
在上级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和睦村筑巢引凤,从外地请来了技艺精湛的陶瓷工艺美术师,开始按传统工艺试制生产仿古彩陶并取得了成功。接着,和睦村人又推陈出新,在传统制陶工艺中融入了仰韶文化、半坡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等多种元素,开发生产了800余种仿古彩陶工艺品。如今,传统制陶工艺得到保护传承,不仅产品远销海内外,游客也纷至沓来,土陶文化产业重新成为村民的致富产业。
在江南各地古村古镇日趋减少的今天,江山全市的102个历史文化村落宛如颗颗散落在乡野的明珠,闪现着耀眼的光芒。江山市副市长宁晔告诉记者,未来一个时期,江山的乡村旅游要在综合考虑村容村貌整洁、休闲度假功能齐全、乡土气息浓厚等条件下,集中力量重点扶持一批乡村休闲精品村,着力打造一批农家乐精品示范户。政府部门要指导业主对庭院环境、建筑外观、内部功能进行改造;同时还要加强对农家乐经营户的服务技能培训,使这些农家乐成为建筑装修有风格、地方菜肴有特色、服务操作很规范的典型示范户,通过典型示范,全面推动江山乡村旅游品质的提升。分页:[1] [2]
编辑:樱花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