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建筑绝不仅仅是水泥的堆砌,砖瓦的叠加,没有生命灵魂的躯壳。建筑是无声的音乐,有着丰富的语言,是技术、艺术与人生的综合。它忠实地反映了特定时代的技术与科学水准、精神风貌和审美价值观,无论是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上的安顿,平民老百姓朴素的祈求和殷商巨贾的穷奢极欲或者附庸趋雅,皆可通过建筑物近乎原始的空间构架得以真实似的体现。英国著名学者李瑟约在《中国的科学与文明》中说过这么一句话:的确,最能形象具体地表现出中国文化之人文精神的,莫过于中国建筑。《易传》曰:“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中国建筑文化起源,一开始便与自然结下不解之缘。是“宇宙就是建筑,建筑即为宇宙”的“天人合一”思想的再现。因此,当你仔细地品味一幢建筑物,一座城市时,你总能因透过它的外在直达它的精神内核而欢欣鼓舞,特别是渗透几千年的中国传统建筑,它那“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哲学思想和审美理想以及象征祖先的文化灵魂更能引起你深刻的反思和精神的回归。
对称平衡学在我国建筑风水文化中应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我国城镇选址、勘察、规划、设计、建设、绿化的标准。对称平衡学就是阴阳平衡学,“一阴一阳之谓道”。对称平衡学比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早2800年。建筑风水文化的发展始终是以对称平衡学为理论基础,阴阳平衡为准绳。以坐落于潮州市溪口砚峰山中的澹浮院为例,澹浮院是爱国侨领郭丰源先生倡导而创建的,是一个集儒释道于一体,有宗教气氛无迷信色彩的文化博物馆。这里是难得的宝座形,叫金交椅。它背靠砚峰山,前临夏湖,有聪明泉活水源源注入,“足以荫地脉,养真气”。风水学上的“气界水则止”,天地灵气一遇见水,即为其吸纳蓄聚,然后“水融注则内气聚”。左右两侧俯仰有致的山脉是宝座的扶手,夏湖边开阔伸展的草地,是澹浮院的明堂。山脚下高速公路穿行而过,在风水学上路可以水论,在更远处韩江逶迤,笔架山遥遥呼应,这样就形成一个“枕山,环水,面屏,向阳”的风水理想模式,也吻合建筑风水文化的对称平衡原理。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