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是国际博物馆日。这段时间,龙岩市博物馆馆长黄祖洪三天两头就要往县城跑。
原来,龙岩市博物馆正忙着筹建“客家祖地”等新展馆。为了重现闽西客家人的历史沿袭、文化传承,近日,博物馆更是向民间发出倡议,征集客家文物。
筹建客家馆,文物很缺乏
要想重现“客家祖地”风貌,黄馆长说,市博物馆需要能够佐证客家在闽西形成、反映客家文化传承的生产、生活用具,服饰以及手工技艺等客家文物。
但是,2009年才开馆的龙岩市博物馆,目前最缺的就是文物。
黄馆长介绍,建馆之初,市博物馆就规划建设“客家祖地”、“历史闽西”、“美丽家园”三个固定展馆。
但目前,实际对外开放的,只有展现建国60周年成就的“奋进的龙岩”馆。展现闽西自然资源风貌的“美丽家园”展馆,还在布展,预计今年7月就能向市民开放。
最让黄馆长头疼的,还是“客家祖地”馆的文物问题。此次征集文物,博物馆就是希望民间的收藏者,能向博物馆捐赠相关文物。
5年,受捐文物不到一成
龙岩市博物馆,目前收集的文物只有3000多件,加上动植物标本、化石,才一万多件。
据博物馆工作人员透露,3000多件文物中,靠民间收藏人士捐赠得来的,仅仅一两百件,且大多是征购文物时,收藏家“附赠”的。
而热心市民主动捐赠的,少之又少。捐赠的物品,也多以近现代的票据、陶片、瓷器为主,大多是残次品,文物价值不高。
但是让黄馆长颇为感动的是,去年年底,漳平永福一名先生抱着一只炉子,守在龙岩市博物馆外,直到馆长来,把炉子亲手交上,才转身匆匆离开。
后经查证,这是一只清末仿造明代工艺的宣德炉,算是市民捐赠的文物中,价值最高的。
馆藏文物更能实现文物价值
黄馆长说,由于龙岩市博物馆建馆较迟,所有文物都必须向社会征集。但是随着收藏热,市面上的文物难辨真假,价格也被炒得越来越高,博物馆要找到好的藏品,需要技术和资金的支持。“社会风气也和以前不同了。”黄馆长分析,如今愿意无偿地把文物捐给国家的人越来越少,这也成了博物馆文物征集的难处之一。
此次,黄馆长希望借着节日,提高市民对文物的保护意识。同时,他也呼吁市民向博物馆捐赠文物,让文物有更好的保护环境,也能更好实现文物的社会价值和科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