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405/20145692240830.jpg)
珍贵典籍
昨天,为期两天的北大图书馆“大仓文库”善本展闭幕。据介绍,此次展览所展出的是100多年来中国首次大批量回购留存海外的中国典籍。去年,北大筹资一亿多元,从日本大仓文化财团回购了2万余册“大仓藏书”,其中仅极为罕见的《四库全书》进呈本就达22种,甚至包括至少4部孤本。
“当我们仔细鉴定了这些典籍后,非常强烈地感到,这些书物有所值。”昨天,古籍专家、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研究馆员罗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尤其有些书过去以为已经不存世了,这次回购以后,一些书又重新面世。
他说,比如,有些“四库进呈本”在乾隆年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有过记载,经过几百年的天灾人祸等,这些书已经“消失”了,在《中国古籍善本总目》已无法查到。本次在“大仓藏书”中重现的进呈本中,有的是《四库全书》书写誊录的底本,是研究四库全书纂修史的重要佐证,还有的是重现人间的孤本,其文献价值很高。
据介绍,典籍中还有很多珍贵的版本。藏书中的《梅严胡先生文集十卷》(明嘉靖十八年胡琏刻本),是目前存世的胡次焱文集中最早的版本,此前仅知南京图书馆收藏残本一部。而《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目录二卷》(明正德八年兰雪堂金属活字本)也属极为罕见的古书,此前仅知国家图书馆藏全书一本。
据整理统计,此次回购的“大仓藏书”共有931种28143册,其中古籍904部,包括中国古籍716部26260册,日本古籍187部2546册,朝鲜古籍1部2册。
北大:百年来首次大批量回购中国典籍
昨天,北大图书馆馆长朱强告诉记者,此次典籍回归反映了我国国际影响力的提高和国力的提升,这是百年来中国首次大批量回购留存海外的中国典籍,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古籍纷纷外流,近年逐渐开始回归,但以前的量都没有这么大,这一次整体把“大仓文库”所有的中国古籍统统都拿回来了。
“北大一直对中华传统文化建设非常关注,图书馆更是一个传承文明、文化成果的重要机构,非常重视这方面的积累和收集,这次能够有这个机会,当然不愿意错过。”朱强说,此次古籍的回归,对北大图书馆古籍收藏的优势地位来说,也是一个更好的巩固。
典籍回家路
1917年左右,在日本访问的中国藏书家董康因急需资金,将部分典籍出售给大仓文化财团创始人大仓喜八郎。大仓文化财团以该批典籍为核心,不断搜储,形成“大仓藏书”。2005年,为筹措资金收购流散于民间的日本文物,大仓文化财团决定以18亿日元(约合1亿多元人民币)的价格,出售“大仓藏书”,但要求需由中国国有收藏机构永久性整体收藏,不得打散拍卖。
去年底,在教育部、财政部拨付一半购书款,另一半由北大筹集承担的情况下,北大成功整体购得“大仓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