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古建艺术 >> 总体布局 >> 正文
齐齐哈尔五大名人故居古建筑
来源:新浪旅游  日期:2014-4-9
 

    之后还有武可杀敌、文能化民的呼兰城镶黄旗佐领果盛寿,还有在户部供职20余年,历掌浙江、湖广、江南三司印的果禧晟……直至清末商人果考亭,开天宝档和杂货铺,富贾卜奎。

    果家大院后因战乱,御题“大夫第”和许多书画诗稿散失,现尚有《怀善堂果氏宗谱》存市图书馆。果家后人思祖念故,情牵卜奎,心系旧宅。果德永的姐姐果威现在南京做医生,非常关心果家大院的朝夕变故,她更对家乡的风物情有独钟。她说,喝嫩江水,吃松嫩平原五谷杂粮成长的果氏后代,无论天涯海角,还是异国他乡,都会自豪的说自己是齐齐哈尔人,我们关心家乡的建设与发展,眷恋这片土地。

    正是有了这眷顾乡土的殷殷情怀,正是有了这澎湃着历史热情的灿烂往事,一个家族,一个院落,才会在时光的波浪起伏间,持久地散发她独特的光芒。

    地址:齐齐哈尔市建华区东二道街。

寿山后裔袁庆恩故居一角


    寿山后裔故居

    居住在齐齐哈尔的人们对家乡的民族英雄耳熟能详:寿山姓袁,字眉峰,汉军正白旗人,明末兵部尚书袁崇焕第七世孙,清代黑龙江将军,著名爱国将领。寿山之父富明阿为吉林将军,军功显赫,寿山之弟黑龙江镇边军马队统领永山在中日甲午之战中作战勇猛壮烈牺牲。1900年,沙俄入侵东北,时任黑龙江将军的寿山,面对俄军压境情况下,临危不惧,陈兵布防,指挥官兵、义和团英勇抗俄,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寡不敌众而败,在沙俄围城之时,誓死不降,英勇救义。寿山长子袁庆恩,字少峰,生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曾在今建华区光华街5-2、3号居住。1982年,在该住宅正房东窗户上坎,曾发现民国2年(1913年)北京政府大总统授予袁庆恩袭职封轴。该故居三间,青砖瓦顶,建筑面积为112平方米,现住有两户居民。

    现存故居面南背北、东西走向、共三间正房建筑面积112平米。整个建筑由青砖砌成,坚固保暖,建筑的外墙东面两角各有一方柱状凸起,上面有不知是刻蚀的还是烧铸上的图案。西面的外墙两角被邻近所建房屋挡住不可见,想必也同东面的两角一样也有相同的方柱状凸起和图案吧。人字形屋脊鱼鳞状叠排着一层层的青瓦,屋脊东西两端各有一个向上卷起的飞檐,虽已残破但旧貌犹存,屋脊最下端一层滴水檐的屋瓦别具特色:屋瓦带有标记、大约在中部呈一定角度向下弯曲,其作用大概是防止顺瓦流下雨水飞溅到更远的地方。历经百余年的风雨,青砖已经被蚀刻了棱角、屋瓦也已残缺损毁不全,但青砖紧密、屋瓦层叠,故居依然坚固如初。

    在齐齐哈尔市建华区东二道街123号,有一座“前出檐后出厦”的四合院。这座老宅子,门楣、窗楣都有好看的砖饰,古朴间透着一种灵秀,显示着它的与众不同。据说当初这座老宅子规模非凡,有高大的院墙和门房,院子里有花花草草点缀,尤其在下雨的时候,人们沿着廊檐从东屋到西屋,可以任意到达院子的每一个角落,既不用担心被雨打湿衣衫,也不必担心湿了鞋子。

正房


                                             正房

    小庆主事故居

    在齐齐哈尔市建华区东二道街123号,有一座“前出檐后出厦”的四合院。这座老宅子,门楣、窗楣都有好看的砖饰,古朴间透着一种灵秀,显示着它的与众不同。据说当初这座老宅子规模非凡,有高大的院墙和门房,院子里有花花草草点缀,尤其在下雨的时候,人们沿着廊檐从东屋到西屋,可以任意到达院子的每一个角落,既不用担心被雨打湿衣衫,也不必担心湿了鞋子。

    据原齐齐哈尔市图书馆古籍部主任王洪生介绍:这座老房子原先是个学校,康德十年时,它的全名是仰正古昔学社……这座曾经做过学校的老宅子就在果氏故居的北邻,说是院落其实已无院可谈,现在是七、八户人家挤在这里,先后增盖了大小不一的仓房、偏厦,塞满了本应属于院落的大部分空间。老宅子的建造时间估计为清末民初,至今也有近百年的历史了。整个建筑按座北朝南配置,建筑风格与其它清代建筑略有不同,融合了一些西式建筑特色。老宅子的屋顶为歇山式四坡水的形式,屋脊设有传统的建筑装饰,正房和东西厢房檐下均有前廊,正房前廊的两侧设有同山墙一体的券门,门窗上方有弧形凸起的砌筑作为装饰。所有带格子的玻璃门窗都装上了金属合页,同现代门窗大体相同,估计在当时已算得上进步了。歇山式四坡水的老房子,在齐齐哈尔的旧建筑中比较少见,这座老宅子原有的建筑也仅剩有上房、东西厢房、东西配房、门房,共六栋,大体还算完好,透过斑驳的印痕依稀间可以感受得到其当初的风韵神致。

    老房子的命名说不清楚,我们便从这名称的来历着手。通过查找文献资料,我们了解到,其实“主事”是个官名。在中国古代北魏时期就设立尚书主事令史,为令史中之首领。隋代也称主事,是雇员性质,不在正规职官之内。金、元以后又开始用士人,明代以后定为各部司官中最低一级的官员。清代沿用这个称谓,士人考中进士后要在官府成为正式的办事员,就必须“先补为主事”,然后递升员外郎、郎中,官阶为正六品。其他官署如内务府、理藩院也设有主事。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仍于国务院秘书厅、各部及驻外使馆中设主事,是政府行政当局委任职的文职官员。  

于驷兴故居


                                            于驷兴故居

    于驷兴故居

    于驷兴故居座落于建华区东二道街路东的卓家胡同北。原来的建筑有正房、前后院和东西院。如今,故居的主体虽然还在,但原有建筑所剩不多,只能从残缺的布局中,依稀看出点儿四合院的样子。故居前面是带大门洞的门房,窗户和门已然不翼而飞,原有的砖雕都被砸落,只剩下剥落的疤痕。明三暗五的正房保存得还算完整,房体上的泥瓦多数完好,可以看到原有滴水和瓦当的图案。走进正房,堂屋的隔扇还在,隔扇上方本是供奉祖宗的地方。当初,于驷兴就住在这正房里。东西厢房虽然还存在,只是已拆得面目全非。据知情人介绍,东院住的是姑奶奶、佣人和家属。有一口“洋井”、一座车库和有台阶的井楼房子。西院则是小花园,仿造北京四合院的园林小景。这个大宅院最引人注目,最值得炫耀的是正房两侧的青砖大烟囱。烟囱的顶端磨砖砌成一座四角型的玲珑小阁,最具北方建筑的特征。原来四角下面还垂有风铃,迎着西北风可以听到风铃摇曳出来的清脆铃声。据了解,于氏家族一直住到1946年才离开这座老宅院。

分页:[1] [2]

编辑:樱花
 ·上万外地人涌进松溉古镇
 ·重温砖雕里的古民居记忆
 ·岳阳发现清代道光年间民居
 ·巍然东山岭 海南第一山
 ·昆明盗墓大起底 揭盗墓者面纱..
 ·周代文物将于安徽博物院老馆..
 ·山西五台山清明祭祖
 ·北京3840处文物获“身份证”..
 ·徽派宗祠里 有中原古建筑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