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铜双耳衔环瓶 传承华美雅致
来源:国际在线 日期:2014-4-2
汉朝青铜器的工艺特点和成就
器形
汉代铜器形制,除保留着数量极少,风格也迥然不同的鼎、壶、敦等传统品种外,还新生产出流行较广的铜镜、铜灯、熏炉、铺首、奁、钟、钫、洗、案、勺、碗、熨斗、锥斗等以实用性为目的的品种。铜洗、铜镜、铜灯、熏炉最多。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铜鼓也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流传开来。
工艺
汉代统治者随着经济的复苏开始打着“神”的旗号而奢侈起来,铜器制作便因此产生了很大变化,既注重实用又强调审美。商周时代所崇尚的礼器减少了,其他器皿也由漆器、陶器代替。铜器的装饰也不像战国时代那样注重繁多的花纹装饰,而流行素器,或仅有简练的弦纹或铺首,比较华贵的饰品则不惜工本施以鎏金,或金银错,使其呈现出金碧辉煌、高雅华贵的品格,以至形成汉代青铜工艺一个明显的时代特征,促进了青铜工艺的进一步发展。
铸造
汉代铜器的制作和装饰手法,有捶打、刻画、模铸等几种。封建地主、豪强富商所占有的奢侈品,多采用鎏金、金银错、包金、金银扣、镶嵌玉石珠宝等诸种加工技巧,把器物装饰得格外富丽豪华。南北朝时期南朝宋人鲍照(公元414~466年)曾在诗中云:“洛阳名工铸为金博山,千斫复万镂,上刻秦女携手仙……”,把铜铸博山炉刻画得玲珑剔透。《西京杂记》也载有:“长安巧匠丁缓者,为恒满灯,七龙五凤,杂以芙蓉莲藕之奇。又作卧褥香炉(亦称被中香炉)……”均形象地记述了当时熏炉及铜灯制作的精奇巧妙。
中国的青铜器经历了近2000年的发展历史,蕴含了浓重的民族感情。3月中旬,原本定于佳士得拍卖的中国国宝皿方罍在各界华人藏家的帮助下,最终由湖南省博物馆洽购成功,这一事件,不仅反映了炎黄儿女对华夏文化的拥护,也再次将中国传统瑰宝——青铜器抬上国际舞台。文中此青铜双耳衔环瓶,为广州隆盛国际展览服务有限公司近期展出藏品。此瓶高48cm,圆口,唇加厚,有盖,隆顶,顶置三立钮。敛颈,斜肩,鼓腹,两侧对称置铺首衔环耳,圆形高圈足。通体错金为饰,纹饰华美精致,工艺复杂,保存完好。经北京中博权威专家鉴定,认为瓷器具有汉代早期制作工艺及特点,具备非常高的收藏价值以及升值空间,是一件极为难得的青铜收藏品!分页:[1] [2]
编辑:樱花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