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古典园林环境 >> 人工写意山水园 >> 正文
武夷山心情释放之旅
来源:第一旅游网  日期:2014-4-23
 

    一山一水一茶一世界——武夷岩茶之大红袍 

    武夷岩茶产于闽北“美景甲东南”名山武夷山,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

    武夷岩茶属“叶红镶边”半发酵茶,它的特点以清人梁章锯概括得最为简练,即“、甘、清、香”字(见《归田琐记》)。其条形壮结、匀整,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茶汤呈深橙黄色,清澈艳丽;叶底软亮,叶缘朱红,叶心淡绿带黄;兼有红茶的甘醇、绿茶的清香;茶性和而不寒,久藏不坏,香久益清,味久益醇。泡饮时常用小壶小杯,因其香味浓郁,冲泡五六次后余韵犹存。 

    武夷山多雨,蒙蒙细雨最常见。轻薄的雨纱拂过游人的肩头,湿润了山峰岩壁,也滋养着岩石上的那几株闻名遐迩的大红袍茶树。停下脚步,在山间的茶室坐下,欣赏泡茶的姑娘泡着功夫茶,听她讲着茶经和这大红袍的故事,暖了暖心窝,也去掉了一些湿气,大红袍的醇香四溢。

    春日午后的悠闲——武夷古镇之下梅 

    下梅古村位于武夷山市区东南十二公里处,明清风格的古民居集砖雕、石雕、木雕艺术为一体,外观古朴,乡土气息浓郁,形成别具特色的建筑群,900多米的人工运河穿村而过,沿河两河建有凉亭阑杆美人靠,古街、古井、古码头、古建筑、古民居、古集市、加上古风淳朴的民情风俗,造就了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

    镇子不大,没有做过多的商业开发,看起来当地原来民众的生活形态保持得很好,偶有散客到访,在村民眼中应该是不错的风景。 

    午后,漫步在古镇的小街上,春日里的阳光懒洋洋地倾洒在身上,让人与下梅这座古镇融为一体,悠闲、惬意。

    见证古闽族的兴衰——武夷古城之闽越王城 

    武夷山城村汉城,又名古粤城、闽王城,位于武夷山景区21公里,紧靠南武路。城址面积四十八万平方米城内是王公贵族居住的宫城大量的官署、住宅、作坊、墓葬等遗址分布在城外。此城系闽越先民在地老天荒中创造的遥远的一章。尽管殿宇楼台王侯第宅,随着斗转星移早已灰飞烟灭但龙虎之威依稀犹存在遗址附近还建了一个占地15亩的福建省闽越王城博物馆。整个建筑主体分成了一个门厅两个主展厅、两个回廊,是一个典型的仿汉建筑。博物馆内展出了大量的古汉城出土文物,是透视古汉历史兴衰的一扇亮丽的窗口。

    在一处四面环山的坡地上,赫然耸立着两座威武豪华的仿汉古阙门楼,那种威严肃穆提示着人们这里曾是古闽越国的王城。在闽越王城内惟一的村庄,村口至今还完整保存着一座明代万历年间的“百岁坊”,可以想见村庄的古老。最有趣的是村口的一座华光庙,这是一座儒、道、释合一的寺庙,佛教的释迦牟尼、道教的真武大帝和儒教的文曲星并排安放在一个大殿上,这是因为武夷山自商周以来,就有许多文化遗址,久经数千年儒释道文化的洗礼,形成三教(儒释道)同山;三教文化有如武夷崛起的三花峰,三花并蒂;似三仰峰之仰,“仰之弥高”。自然遗产文化与茶文化,相互辉映。形成“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 

    武夷山有太多让人欣喜、让人留恋的地方,怀着寻景的心情去游玩,却在不知不觉间将心落在了那里。那么,就约在下一个节日,来找回那颗不愿离开的心吧!

分页:[1] [2]

编辑:樱花
 ·男孩户外探险发现巨兽牙齿化..
 ·黄河风景名胜区隆重推广“地..
 ·贵阳共有52万多件可移动文物..
 ·外资拍卖文物仍止步上海自贸..
 ·国家文物局将促进博物馆亲近..
 ·“平安故宫”护佑紫禁城
 ·北京动物园恢复百年古建牡丹..
 ·广州红砂岩与文物古建
 ·非洲多国加紧追讨被盗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