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千灯有一个“美人”,她置身于粉墙黛瓦之中,她是古镇千灯的“镇标”,她有着修长的身体,独特的造型,她就是始建于梁天建二年(公元503年)的秦峰塔。明代正德时期,昆山知县方豪曾这样赞美秦峰塔:“千墩墩上塔层层,高入青霄碍野鹰。我欲登之观四海,秋风病骨未堪胜”。
江南水乡古镇气候温暖潮湿,云雾较多,时而稠密,时而疏朗,所以秦峰塔在这样的环境中时隐时现,时明时暗,塔身绰约多姿,苗条潇洒,美似淑女,尤其在朝烟暮霭中,秦峰塔仿佛是潇洒浪漫文雅内敛、真诚坦率含蓄神秘仙女。美人如斯,秦峰塔真是名副其实的美人。
秦峰塔由塔基、塔身、塔刹三大部分组成。砖木结构楼阁式,平面方形七级,高三十九点五米,每层每面各设一门,出入方便。塔的檐部轮廓呈曲线形状,戗角起翘,给人以振翅欲飞的感觉。塔顶坡度陡峭,形成一类似伞形的骨架结构,仪态大方。塔顶在整体造型中起着重心的导向作用,显赫的地位,表
现出意味深长的灵性。
雍正二年(1724年)7月,大风吹折秦峰塔顶,折页上铸有万历铸钱数枚犹未毁。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由延福寺僧见云募修,至四层,资尽而止。治年间,太平军与清军作战时,秦峰塔的各层搁板、扶梯、四周栏杆均付之一炬。至此,不能拾层而上,游人只能望塔兴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