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漂亮的神山学校
当年革命党支部旧址
潮阳龟头海滨,有创于宋代的神山村,这里山光海色,风光秀丽,又是潮汕有名的革命老区。神山村近千年沧桑,印证了潮汕文明史和时代变幻的风起云涌。
史料记载,神山创寨始祖郑徽,福建莆田人,曾中进士,官拜广南运使,南宋高宗绍兴元年(l13)郑徽致仕,率子郑诚、孙郑宥,从福建莆田入潮,初居县邑西门,后居金浦。随后侄孙郑升入潮找祖伯郑徽。郑徽见对岸隆井都山川秀丽,于是把金浦住处让给侄孙郑升,自己携子孙来到隆井都,初居古埕,后见西面有一莲头山,便来到山下搭茅棚居住,亦农亦渔,凿井居耕,繁衍子孙后代,因山上有古榕树、仙脚桶、仙眠床等,遂定村名为神山。
进入神山古寨,南寨门有一对联:“神清气爽志高学博文物萃,山明水秀地灵人杰优才多”。联嵌“神山”二字,书法苍劲挺秀。近千年来,神山人才辈出,南宋年间,郑慈珍任四川夔州知府,是知名学者,后于潮阳创建孔安堂,讲授理学,兴学育才,影响深远,孔安堂现为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神山寨内,有建于清代的“树德堂”,清末作为私塾,辛亥革命后办成初级小学,1927年以后,定名为“树德小学”,是当年井都区(分属潮南区)仅有的二所完全小学之一。除树德堂外,神山村内外有古井、古桥,清代古民居,有传统的古乐社,古风古韵犹存。
神山古寨人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937年,潮汕地下党组织派姚念同志到井都传播革命火种,发展党组织,姚念在神山首先发展和吸收了郑亦凡、郑勉之、郑文风、郑高、郑潮木、郑应钦等一批地下党员,1938年正式成立党支部,党支部以“树德小学”为基地,以传统的“民声乐社”作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抗日战争爆发后,党支部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以学校、乐社为主体,成立“井都青年抗日救国会”,排练抗日文艺节目,到各乡村宣传演出,鼓舞群众斗志。神山村成了潮汕地下党的联络站,党组织曾先后派罗天、彭笃民、林川、陈焕新、郑觉、马义友等同志到神山村指导工作和开展革命活动。1944年底至1945年初,党在潮汕组织民众武装抗日游击队,神山党组织积极配合,先派出郑炎、郑灶、郑灶城等地下党员潜入敌伪守备队,利用合法身份学习军事,获取敌人内部信息和军事机密,为党的武装游击队提供情报。不久,地下党员郑潮木、郑学顺、郑高带领一批青年农民参加南山游击队,与日伪军进行武装斗争,为消灭日寇和解放潮汕作出了贡献。建国后,一批地下党员先后在全国各地担任领导干部,郑戈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姚念先后任外交部司长和驻突尼斯大使,郑文风任广东潮剧院副院长,是著名的潮剧剧作家。
如今,当人们在神山参观访问,在感受古风古韵的同时,也感到时代新风扑面。改革开放以后,神山人改变了半耕半渔的单一经济格局,一批神山人外出搞建筑业和务工经商,涌现了一批海内外知名的企业家和能人。他们致富不忘家乡,香港辉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广东省工商联常委、深圳市政协委员郑世进先生,不但在全国各地捐款作福利事业,还在家乡建设了“井都自来水”厂,改变了井都乡镇长期饮用含氟高的地下水状况,清清甘泉进农家。据不完全统计,他先后捐资近2000多万元;珠海市潮商会会长郑通亮先生,捐巨资在神山修村道、建设神山学校新校舍,为兴学育才尽心尽力;企业家郑纯业捐巨资在村里整治池塘,使原来污水横溢的水面变成一泓澄澄碧水,成了古寨一处景观;郑振华、郑灶雄、郑灶庭、郑翼飞等先生也为家乡建设出资出力。今日的神山古寨,老寨古民居保存完好。村外村道平坦宽阔,新楼鳞次栉比,学校书声琅琅,村民安居乐业,千年古寨,面貌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