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古建营造 >> 私家园林建筑 >> 正文
沈家大院:离乱的笔墨 德兴的老宅
来源:福建日报  作者:刘深魁 姚德纯  日期:2013-4-18

屋檐一角,体现了闽南建筑工艺的风华

屋檐一角,体现了闽南建筑工艺的风华

沈家大院内多处可见诗联题词

沈家大院内多处可见诗联题词

    生逢离乱,修身齐家的思想自然别具深意,在命运多舛时局中游离的民国企业家尤为如此。因此,永春的沈家大院明面上看只是衣锦还乡后的修屋建祠之举,然而,通过保存至今的名家笔墨,能窥视出主人“独善其身”的无奈。沈宅的雕梁画栋和笔墨镌刻,也还原了那个时代民族企业家的幻想和境遇。

    出永春县蓬壶镇,一路向东,蜿蜒山路沿途的桂花树郁郁葱葱,暗香浮动中,为名为沈家大院的这片老宅平添了几分灵气。在此出生长大的沈云星,正忙着系挂桂花香包,“香包清香提神,挂在窗棂和梁柱上,能防霉、防虫蛀,这是老宅保护的秘诀”。

    沈云星的祖辈是沈逢源的族亲,他说,由于筑造合理、保护得当,除了更换过一两次房瓦,以及石雕窗户损毁一处之外,这所历经沧桑的老宅至今保存完好。“沈家大院的名气在外,很多游客慕名而来,虽然老宅有些破旧,里面可是藏着不少宝贝。”

    沈家大院,又名德兴堂,于1941年建成,是永春籍台胞、著名企业家沈逢源的故居。这座典型闽南侨乡特色的古民居,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为二进悬山式土石木结构,全座有房间32间、5个天井,精雕细作,结构讲究。尤其是正厅两根杉木柱上,雕刻着左鸾右凰、仙人骑凤等图案,并有对联一副:“德水自长流,润屋润身定卜肯堂肯构;兴宗期后起,良弓良冶庶几为龙为光。”据说是仿清代著名书法家伊秉授的字体。在老宅内,环顾四周,多处可见诗联题词,且都以“德兴”两字为上下联首字,即“冠头联”,读来颇有趣味。

    “我说的宝贝,就是这些对联题字,它们可都是名家的真迹,文物部门鉴定核实过的。”顺着沈云星指的方向,能看到落款皆为名人,包括国民党元老林森、于右任、邹鲁,著名书法家梁披云、季守正、陈维恒、林以仁、林泸成等名人大家的真迹。

    正厅高悬的“德兴堂”题匾,系原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所题,林森以“德兴”为堂名,寓意沈家品行的高尚、正直宽容以及家族兴旺发达等。此外,在诸多对联中,一副题为“栖鸾多种竹,爱鹤莫移松”的尤为人称道。“这是国民党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题写的,有两层内涵,既讲生态,又讲做人的道理,寓意沈氏后人要多立德、多做善事。”沈云星说。

    据沈云星介绍,沈逢源一生投身于振兴民族商业,与朋友一起创办“永顺兴行”,规模扩大后改号为“鸿荣行”,并在香港、澳门等地开设连锁分行。1946年,沈逢源组建“南成行”,分行遍及台湾、上海等地。1954年,他又在台湾新竹县投资兴办“新竹玻璃公司”,在香港兴办“立丰织绸厂”,带动了当地轻工产业的发展。沈逢源一生结交的朋友非常广泛,既有当时国民党高层人物,也有共产党革命志士。1941年,沈逢源返乡捐资创办仙岭小学,并建“德兴堂”,遍邀名家留下墨宝,从中也可见沈逢源当时的社会影响力。

    村民沈荣埭说,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求来名人墨宝后,据说沈家熔化了数公斤黄金,用来装饰这些对联题刻以及雕梁画栋、窗棂木刻,以致天黑不用点灯,宅内同样亮堂堂一片。此外,由于老宅地处山区,建屋所用的石头和木材需从外地购入,其中一些还是沈逢源专门托人从台湾运来的,然后人工一步步运到山上。

    永春县博物馆馆长曾汉祥说,沈家大院是非常难得的古建筑民宅,在石、木雕刻和油漆等建筑工艺方面,体现了民国时期闽南工艺的较高水平,具有很高建筑价值。同时,民居融合传统文化、名人文化、民俗文化以及书法、雕刻艺术于一体,是闽台两岸商贸往来的重要历史见证,也体现了那个年代民族企业家的发展往事。

    如今,沈家大院已物是人非,沈氏后裔也迁居他地,庭院内留存的笔墨镌刻和雕梁画栋,仍在述说着那个战乱年代冀盼德兴的家族故事。

推荐阅读:

李家大院:晋南民居的活化石

婺源清代一品官员故居:云溪别墅

福建“省保”祠堂之九峰追来堂

诏安沈氏宗祠 沈耀初的故里情

编辑:菩提树
培田民居是指位于福建省闽西山区连城县培田的明清古民居建筑群。这是一座..
李坑,游人如织 很多人不理解,油菜花乃田间常见植物,各地乡村基本都有..
南华禅寺曹溪门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龙泉寺 亭台工艺精湛 宗常山位于府谷县境东北部,周围群山环绕,连绵..
南湖 走进“逸飞之家”,这个建立在周庄著名的双桥畔的一个宽敞院子里,..
近日,某知名杂志评选出中国十大私家园林,江苏不出意外有六家私家园林入选..
 ·安徽百年古民居遭拆卸被抛售..
 ·刻泥成画 姑苏城里的老砖雕
 ·震泽:三管旗下 建蚕丝文化古..
 ·老公园古建之殇 半是落寞 半..
 ·海南定安龙梅村欲申报历史文..
 ·仙逸与入世 北京园林建筑思想..
 ·江西鹰潭上清古镇改造项目完..
 ·为什么德国不会发生强制拆迁..
 ·海南7个村庄入选首批中国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