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年前的建村者,极为讲究村落的理水。每一座古建筑都布有暗沟,用来排泄家家户户的天井雨水、生活污水。天井将民居屋面流下的雨水汇聚一处,顺沟而出,流人石砌水池,满足"四水归堂,财源攘滚而来"的聚财心理。排水路径讲究宜暗藏,不宜显露;宜弯曲而去,不宜直泻而出,乃因"水为气之母,逆则聚而不散;水又属财,曲则留而不去也"。有的民居还在厅堂下设有陶制暗水管,放养乌龟在管内爬动,起着排污清沟作用,别出心裁。
如果说街是村的骨髓,水就是村的血脉。灵动的水赋予了村子水样的灵性。
培田古居民群以“大夫第”“衍庆堂”“官厅”等为代表,占地都在六千九百平方米以上。“大夫第”又称“继述堂”,建于一八二九年,历时十一年才建成。因主人吴昌同荣膺奉直大夫、昭武大夫之位而得名。厅高堂阔,宴请一百二十桌客人可不出户。其设计构思,秉承“先后有序,主次有别”的传统观念,纵主横次,厅、厢配套,主体、附房分离。通风、采风、排水、卫生,连同子孙的发展都纳入规划之中。梁花、枋花雕工精美,幅幅藏有典故,并以“墙倒屋不塌”特点被专家称为世界一流的防震建筑。
“衍庆堂”为明代建筑,建筑结构与“大夫第”大体相同,但门外荷塘曲径,门前石狮威镇。一对门当户对,喻示着客居异地的中原移民,在聚族而居中对宗族延绵的展望和追求。
推荐阅读:
叙利亚布拉斯人迹罕至的古迹
台南后壁火车站 木造建筑恋恋怀旧风
台南后壁火车站 木造建筑恋恋怀旧风
山西古代建筑精华之灵岩绝画
分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