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古建营造 >> 私家园林建筑 >> 正文
诏安沈氏宗祠 沈耀初的故里情
来源:东南网  作者:苏禹成 杨清竹  日期:2013-3-13

明宪祖祠的照壁在祠堂后

明宪祖祠的照壁在祠堂后

    宗族名士:曾三世十一登科,走出艺术界双雄

    东城沈氏才俊辈出,辉煌鼎盛的时候曾出现三世十一登科,即自二十四到二十六世三代人共有十一人中举登科。而在中国当代艺术界还有两位沈氏族人影响深远,一位是国画大师沈耀初,一位是著名画家沈柔坚。

    沈耀初在民国37年(1948年)东渡海峡,独自一人居留台湾长达42年,一生隐居农场以绘画为最大乐事,在继承中国大写意花鸟画传统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风格,推动了中国传统大写意花鸟画的发展。1973年8月,沈耀初在台湾历史博物馆举办个人画展,震动画坛,翌年获台湾画学会最高荣誉——金爵奖;1983年台湾评选十大美术家,沈耀初与张大千等并列入选,1976年和1990年先后在台湾出版《沈耀初画集》。1990年,沈耀初回故乡定居,携带平生100多幅作品,筹建“沈耀初美术馆”,同年10月24日在诏安病逝。

    沈柔坚是沈耀初的学生,早年学中国画,继学西画,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又学版画。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新四军从事美术创作,历任军部战地服务团绘画组组长,华东《大众日报》美术研究员等。历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上海市文联副主席等。

    除此之外,还有沈祖文、沈冰山等颇具影响的画家。

    专家视角:独特的明清风格连接两岸宗亲的载体

    诏安方志专家吴友元称,宗祠往往是民间建筑的活化石,宗祠信仰的神秘力量往往能够促使族人奋力保存好祖祠。诏安明宪祖祠,能比较完整地保存了明清建筑风格,木结构保存清代风格,不少结构则是明代的,如正门前的明代石雕刻保存很完整,与清代不同,雕工古拙。因此,从建筑的角度看,这座祠堂就像古建博物馆,反映了从明到清的不同朝代的建筑风格细节。

    明宪宗祠所保存的沈氏东城派族谱,经过历代族人的努力,谱系清楚,特别是近几年与台湾对接上,能够清晰勾勒出沈氏族人迁台的脉络,成为连接两岸宗亲的重要载体。 

    姓氏点击

    沈

    沈姓起源于今河南、安徽两省间地。春秋时,沈国被蔡国灭掉后,季载的后代子逞逃奔楚国,其孙沈尹戌,初隐居于零山,后仕楚为左司马。尹戌之子沈诸梁,世袭作司马,食采于叶(今河南叶县)。

    秦时,子逞之子沈平封竹邑(今安徽符离集)侯。沈平之子沈遵徙居九江寿春(今安徽寿县)。东汉时有沈戎举家徙居会稽乌程吴兴(今浙江吴兴县),此为沈姓南迁之始。

    魏晋南北朝是沈姓大举南迁之时。至唐代,沈姓已散居今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

    唐初,中原有沈姓将佐随从陈政、陈元光父子领军入闽开辟漳州,在福建安家落户,其子孙散居龙溪、漳浦、南靖、长泰、诏安等地。唐末,王潮、王审知兄弟入闽,又有中原沈姓族人随同迁往。南宋初有吴兴人沈启承官至汀州府知府,其子沈廷辅,随父入闽,后迁居福建省建阳县。沈廷辅有8子,分居宁化、龙岩、长汀、清流、连城、上杭等地,其后又有人徙居广东的大埔、梅州等地。

推荐阅读:

中国十大私家古典园林

扬州朱自清旧居

许昌王棽林故居

广东阳山潭村:“养在深闺”的古村落

分页:[1] [2] [3]

编辑:菩提树
龙泉寺 亭台工艺精湛 宗常山位于府谷县境东北部,周围群山环绕,连绵..
南湖 走进“逸飞之家”,这个建立在周庄著名的双桥畔的一个宽敞院子里,..
近日,某知名杂志评选出中国十大私家园林,江苏不出意外有六家私家园林入选..
夕佳山民居古老的建筑 精美的落地花罩,是民居建筑木雕装饰的一绝 在..
历史淹没在深邃富丽的建筑中,格调却“刻”在沧桑的建筑之上,古代建筑是我..
西窑 碧落寺碑亭 双桥 碧落碑 在晋城西北约十五华里的泽州县南..
 ·仙逸与入世 北京园林建筑思想..
 ·江西鹰潭上清古镇改造项目完..
 ·为什么德国不会发生强制拆迁..
 ·海南7个村庄入选首批中国传统..
 ·湖南辰溪五保田古村入选首批..
 ·苏州重修古城保护控制性详规..
 ·盘点苏州古城保护的五个阶段..
 ·西方城市如何保护自己的老建..
 ·贵州十大民族特色古建筑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