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古建营造 >> 私家园林建筑 >> 正文
诏安沈氏宗祠 沈耀初的故里情
来源:东南网  作者:苏禹成 杨清竹  日期:2013-3-13

长方形的古井里,清泉长年不息

长方形的古井里,清泉长年不息

    现场走访:祠堂内清泉潺流,照壁建在祠堂后

    诏安明宪祖祠位于南诏镇东城社区,坐北朝南,背枕乌山,面朝南山,宗祠前有大片的水塘作为泮池,视野开阔,往前为农田菜地,一派田园风光。

    整座建筑由前厅、主堂、内天院和庑廊组成,宗祠前有外埕和大塘。主体建筑面阔五间,前厅进深二间,主堂进深三间。前厅明次间山墙以花岗岩石板密缝摆砌,做法考究。中部仅设一大门,门前制安一对高大精美的抱鼓石;门框门楣均为石制,有一对篆书方形门簪,并以双狮上托石匾额。匾额正面楷书刻“明宪祖祠”,背面刻“东城发迹”,两侧各有“天官赐福图”浮雕石板。

    据东城明宪祖祠文保小组秘书长沈高泽介绍,宗祠最大的特色,一是在天院中有一股清泉汩汩潺流,长年不息。沈高泽现年78岁,他说,历史上几次旱灾,但是这股清泉都没有断流,当时村民们都从这里取水喝。泉水汇流后形成的井仅有1米多深,井不是圆形,而是长方形,宽约20厘米,长约1米,透过狭窄的井口,井水清澈见底,取出一瓢,入口甘甜。沈高泽称,清泉是从龛台处流出的,形成一个龙脉,于是大家把这股清泉取名为“龙泉”。

    此外,与很多古建不同,东城明宪祖祠的照壁是建在堂后。沈高泽说,建造该祠时,风水先生勘测后认为宗祠背枕乌山,面朝南山,“龙脉”俯冲直下,势力过猛,如果堂后没有建造照壁缓冲,会影响族人的繁衍。

    祖祠建于明成化年间,故命名为“明宪祖祠”。乾隆年间大修,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宗祠被官兵焚毁,后由东城二十三世沈到叔在咸丰年间主持重建,现在宗祠即保留咸丰时期的木梁构架。

    派系繁衍:孕育诏安最大沈氏族系,与台湾渊源深厚

    沈高泽称,同漳州其他许多沈氏一样,诏安沈氏以“开漳功臣”沈世纪为一世祖,而东城支脉的始祖,是沈世纪第九代后人沈一官,他随父八世祖英福公于元朝时定居诏安县东门城内白水庵,而后迁徙到县城外南部,故以东城村命名。

    据《诏安沈氏族谱》记载,九世东城祖,名一官,称处士,性好读书,不务外事,才智优裕,理烦治剧(即能处理各种繁杂的事情)。沈一官生二子,有四孙,从而繁衍出四房。

    康熙二十年(1681年),东城十七世沈扁随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平定台湾,授澎湖都指挥使,镇守澎湖期间战海盗平内乱,安抚民心,百姓安居乐业,深得澎湖民众爱戴,为其树碑“威震澎海”以表纪念。东城沈氏族人随沈诚、沈扁等人入垦台南下营、新营、斗六、苑里等地,子孙繁衍,至清中期已成当地望族。

    如今,东城沈氏族系是诏安沈氏最大的族系,人口繁衍近20万人,明宪祖祠派下有五十四座小宗祠堂。

    东城沈氏在台后裔众多,沈姓在台人口达10万以上,大部分是东城派下的宗亲,集中分布于云林、台南、台北、嘉义为多,斗南、新营等地均建有沈氏宗祠。

    沈高泽称,建国后一段时间内,由于各种原因,两岸沈氏乡亲一度失去联系,但1985年后,闽台沈氏宗亲往来即不间断,台湾的宗亲常回乡寻根谒祖,捐资建校,维修祖祠。

推荐阅读:

中国十大私家古典园林

扬州朱自清旧居

许昌王棽林故居

广东阳山潭村:“养在深闺”的古村落

分页:[1] [2] [3]

编辑:菩提树
龙泉寺 亭台工艺精湛 宗常山位于府谷县境东北部,周围群山环绕,连绵..
南湖 走进“逸飞之家”,这个建立在周庄著名的双桥畔的一个宽敞院子里,..
近日,某知名杂志评选出中国十大私家园林,江苏不出意外有六家私家园林入选..
夕佳山民居古老的建筑 精美的落地花罩,是民居建筑木雕装饰的一绝 在..
历史淹没在深邃富丽的建筑中,格调却“刻”在沧桑的建筑之上,古代建筑是我..
西窑 碧落寺碑亭 双桥 碧落碑 在晋城西北约十五华里的泽州县南..
 ·仙逸与入世 北京园林建筑思想..
 ·江西鹰潭上清古镇改造项目完..
 ·为什么德国不会发生强制拆迁..
 ·海南7个村庄入选首批中国传统..
 ·湖南辰溪五保田古村入选首批..
 ·苏州重修古城保护控制性详规..
 ·盘点苏州古城保护的五个阶段..
 ·西方城市如何保护自己的老建..
 ·贵州十大民族特色古建筑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