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凌晨3点56分,位于祁门县闪里镇坑口村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会源堂突发大火,大火燃烧至12月29日早上6点被扑灭。虽经过全力扑救,这座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古戏台在火灾中垮塌,当记者赶到现场时,会源堂已经变成一片废墟。
半夜起火消防车被堵村外
记者昨天下午来到祁门县闪里镇坑口村的古戏台群。只见位于村中的会源堂已经整体倒塌,原有的木柱已经变成了一堆木炭,但从残留的木炭直径来看,木柱直径至少有五十厘米左右。在会源堂原有的天井位置,摆放着数个刻有精美花纹的石墩,石墩已经被大火熏得漆黑,不少已经开裂。在会源堂旁残存的墙壁上,记者发现废墟上还有几段已经断裂的电线,胡乱搭在墙壁上。尽管距离大火熄灭已经过去了一天一夜,废墟的木炭中还不断有青烟冒出。
闪里镇坑口村村民张名权回忆,12月29日凌晨,他听见外面有人喊会源堂起火了。随后村民们自发地用水桶在附近的河中取水灭火,但由于火势凶猛,村民根本无法靠近。也有人拨打了火警电话,但村内道路狭窄,消防车无法进入,赶到的消防人员只能用水管接龙的形式,进行灭火。在12月29日早上6点左右,大火才被扑灭,但此时,会源堂已经变成了一堆废墟。
祁门县政府新闻办公室对于此事发布的通稿显示:“2013年12月29日3时56分,祁门县闪里镇坑口村‘会源堂’发生火灾。……早晨6点,火被扑灭。虽经全力扑救,‘会源堂’因火灾垮塌,未造成人员伤亡,未殃及周边民居。”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了解,会源堂始建于明代万历十五年(1587年),和祁门县其余古戏台一起形成祁门古戏台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在大火中焚毁,记者只能通过走访祁门古戏台群中的另一个建筑,同在祁门县闪里镇的敦典堂,以此来了解会源堂的建筑结构。据当地村民介绍,敦典堂和大火中焚毁的会源堂一样,原本为村中的宗祠,因闪里镇位于皖赣交界处,其文化交融了两省的文化,因此宗祠中多会建有戏台,形成了徽派建筑中特有的古戏台群。
据村民介绍,祁门古戏台群的建筑一般为前戏台、后祠堂的模式。敦典堂与会源堂结构大同小异,结构由戏台、天井、寝堂、享堂、走廊组成。“与其余古戏台建筑相比,会源堂保存得更为完好,规模在古戏台群中是最大的,建筑气势恢宏,祠堂中的大木柱两个人合抱才能抱过来,可是现在什么都看不到了。”坑口村村民张名权向记者介绍。
起火前现场正在安装监控
在采访中不少村民反映,多年来,会源堂在有人参观时,管理人员才会用钥匙将门锁打开,晚上都是大门紧锁,平时偶尔也会举办一些群众文化活动。但在起火前几天,县里派人正在会源堂安装摄像头,白天有施工人员进入,起火前,摄像头刚刚安装完毕。闪里镇党委书记程荣刚也证实了村民的说法。
记者走进敦典堂等古戏台群中的古建筑内看到,这些古建筑内的视频监控也都已经布设完毕,但视频监控的电线顺着木质结构布设。视频监控头包装纸胡乱堆放在天井内,包装纸旁的地面上还有已熄灭的烟头。
截至记者发稿时为止,消防部门在现场进行勘查,起火原因还在调查之中。经祁门县政府证实,今年春节过后,将对会源堂进行原址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