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到过武宁的人,都会被武宁的山水生态所震撼,只要是参观了武宁湿地公园的人,都会被公园的美景所陶醉。
有许多朋友和市民询问,湿地公园的设计建设是出自哪位名家之手?来自于哪个施工团队?
我要自豪地告诉你,武宁活跃着一只特殊的“公园施工队”,是由县委抽调相关单位的十几名干部组成。公园项目是武宁城市建设突出品位、注重质量的缩影,“公园项目服务团队”是该县干群潜心干事创业的一张靓丽名片。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公园项目团队,从湿地公园到八音公园,今年是第五年了,这么多年来的风吹、日晒和雨淋,无怨无悔。
每天早上6点40在民工没到之前到工地安排工作,傍晚民工下班走了以后他们才下班。每当回到家里天色已经昏暗,邻居们有的都吃过晚饭出门锻炼了。
记得2010年的冬天,多是雨雪交加的日子,湿地公园二期建设为了赶工期,每天要加班到深夜。今年的历史罕见高温天气,室外都达到40多度,坐在办公室开着空调都觉得热,可他们在工地上,经受着一股股热浪的炙烤。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没有一个人叫苦,这是一个思想过得硬的团队。
项目责任人李七零,这几年不是爷病就是姐病,家里事情不断,可他一直待在工地,很少请假;项目责任人朱晓斌,因为天气炎热,被太阳晒得全身起疹子都没请一天假;聘请的施工管理员老同志宋明义,因工地灰尘大造成肺部感染,只住几天院就又回到了工地;年轻小伙子杨凡晚上施工加班到凌晨3点回家,早上6点40就又赶到了工地安排民工做事……项目一共14个人,个个扑在项目一线。
“建一个项目,添一个景点”
“建全省乃至全国一流的公园”,这是县委、县政府的定下的目标,也是项目团队所有人努力的方向。
为了做好公园建设规划和设计,项目组先后聘请了同济大学、武汉规划院等多家国内知名设计院进行规划设计,最后选中了南昌的一家设计公司。
在定位问题上,武宁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把关,要求精益求精,要做出武宁的特色,突出武宁的山水,将山水城融为一体。
从湿地公园1期到3期,再到人民公园,风格统一,处处彰显武宁山水特色。老车站前面的景观就是幕阜山的缩影,长水桥头斜坡上都做成一个个重重叠叠的山包,像是九岭山,武宁人看了亲切,外面游客看了觉得新颖独特。
公园如果只有景观而没有文化,就会是一个秀美的空壳。为了增加公园的文化底蕴,充分展示武宁“全国文化先进县”丰富的群众文化生活,公园以中国古典音乐8音为基线,以“山水有清音”为主题,建有八音楼等6个景观建筑,可供广大音乐爱好者在此弹奏,让市民和游客在游玩过程中能欣赏到优美的音乐。
“把做公园当成自家做房子”
“把做公园当成自家做房子,质量要求精细,开支能省钱的就省钱。”项目责任领导杨叶青介绍。
整个公园需要很多石头,为了对石头的价格成本做到心中有数,他们特意自己从山上采来一块大石头,然后过磅称出重量,再用支出算出每吨石头的价格。所以整个公园所用的石头全部都经过了过磅。
做好的规划,施工中需要不断地调整,从选材到施工,再到管理,都要求精益求精。大到公园的整体规划设计,小到一块砖的铺设、一棵树的栽种,都必须严格要求,才会成就精品。
管理者们摸索出了一套管理的经验。比如地面的铺装,厂家提供的材料,由我们自己铺装,如果材料不合格,就会出现扯皮的现象,后来就由厂家负责铺装。再如公园要栽什么树、栽多大的树,必须统一,现在八音公园林荫大道,全部要求栽25公分粗、2.3米分枝、全冠,整条大道300多棵,几乎棵棵一样。
八音公园的瀑布景观建设,管理者们几乎跑遍了武宁的山山水水,不找到合适的石头决不罢休。
“几句平常的话语,道出了坚守的原因”
记者对公园项目责任领导杨叶青主任进行了采访时问到,作为县人大主任,年纪也这么大了,为什么还能数年如一日地扑在项目一线,兢兢业业,无怨无悔?
杨主任说出他的心里话,自己是项目的指挥长,也是项目的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如果不深入工地一线,就会影响工程的质量和进度。作为武宁人,我应当感谢县委政府和主要领导对我的信任,给了我这么好的一个平台,在退休之前还能为家乡做点事,我十分珍惜这个机会,以后退下来想做事都没有机会了。
平平淡淡的几句话,记者听得眼含热泪,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干事创业的情怀,才能数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地扑在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