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嵌楼好比是台湾史的缩影,也是17世纪以来台南历史变迁的最好见证。
古味浓厚的台南,拥有许多历史的热门旅游地点,而邻近的景点更是受到不少旅人们的喜爱!要说到台南最著名的古迹与精神象征,莫过于就是赤嵌楼,公元1653年,中国明永历七年,荷兰人在此兴建“普罗民遮城(Provintia荷文为永恒之意)”,汉人则称之为“赤嵌楼”、“番仔楼”或“红毛楼”来称呼;300多年来,历经明郑、清朝,以至日据时期的变迁,而建筑物至今仍大约维持原貌,好比是一部台湾史的缩影,也是17世纪以来台南历史变迁的最好见证。
建筑层次丰富赤崁夕照八景之一
位于台南市中区赤崁街与民族路交叉口上的赤崁楼,列为岛内一级古迹,也是台南代表性的名胜古迹,赤崁楼的文物与建筑历经荷兰、明郑及满清时代,初建于公元1650年,至于建材方面,有说法是皆由荷兰人自海外运来,因此才有普罗民遮城的名称,是荷兰人在汉人起义抗荷的郭怀一事件后所兴建的;在郑成功攻占台湾以后,曾经改普罗民遮城为“东都承天府”,并以赤崁楼做为全岛最高的行政机构,隔台江与今安平古堡相对,颇具有历史与文化的价值。
以静谧之心,漫步在其中,专注欣赏赤嵌楼之美,可以发现赤嵌楼不仅是一座风雅优美、层次丰富的建筑,赤崁楼现有两栋闽南式阁楼,这两座主要建筑,南北各有望楼,屋顶均是重檐歇山的表现,重檐之间的二楼部分,绕以绿釉花瓶栏杆。原海神庙目前悬“赤崁楼”门匾,内部当作赤崁楼历史沿革之展示馆,东面之花瓶形门,别致中又带精巧的建筑风格。赤嵌楼的夜景,不仅是值得观光客前往一游的胜景,而“赤崁夕照”更曾经是著名的台湾八景之一。
草木扶疏的广阔庭园,可供游人散步,也摆设了多项历史文物,赤嵌楼的园区里面除了老树成荫的自然景观,高大壮观的国姓爷郑成功受降的雕像矗立于眼前,靠阁楼的墙边,竖有九块御碑,是移自于大南门城边,为清乾隆53年表彰平定林爽文之役的记功碑,每块石碑均由一只外型与龟形似的赑屃,一般人均称之为“龟碑”;纷然林立的石碑、石兽与石器、巍然耸峙的海神庙与文昌阁、充满传奇色彩的红毛井、砖石斑驳的普罗民遮城堡遗迹,以及残存的书院门厅等,就好比是一座多元风格的户外博物馆,值得细细品味浏览。
位于二楼阁中间现有一古井,传说中可通往热兰遮城,不过究竟是真还是假的传闻,也只能留待游人们自行想象。从创建至今,赤崁楼历经三百多年之变化,,从荷兰式的城堡,至现在的中国式建筑轮廓,因应着楼房增修次数的增多,赤嵌楼就像一部活生生的建筑演变史,对于台南市而言不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中的历史意涵更是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