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迈县罗驿村古祠堂
罗驿村李氏大宗祠牌匾
将古村落改造生动地融入海南“美丽乡村”建设,一场声势浩大的古村修复工程,在澄迈县已悄然开启。近期,海南澄迈县完成了老城镇罗驿村、永发镇南轩村和大丰镇大丰村三村的文物保护规划和古村落修复规划,它以全新的理念正待付诸实施,以期重拾古村流逝的过往。
罗驿村,海南澄迈古村修复工程中,最先启动修复的一个古村落,这个有着众多悠远故事的古村落,再度将人们的视线吸引回这片红土地。
晴冬的午后,来自海口府城的木工王中持,手把着刻刀,一刀刀地在黑盐木上雕琢着兰花花纹,他和8个工人一起,来到罗驿村已有1个多月了,他们的目标是罗驿村一座古建筑的复原工程———忠烈祠。
“光买这些用作房梁的黑盐木原材料,已用掉了40万元,还没有计算聘请雕刻师的人工费用,古建筑的修复,是要比现代房屋建筑花费大得多的一项‘功夫活’。”村干部李勇军说。
石柱木梁,如旧仿旧,古老的村落,正散发着久远的气息。千年火山熔岩所蕴含的养分,滋养了这里古树参天。
南宋建村海南西行的古驿站
走进罗驿村,三口大湖灵动而显眼,它们被村民唤作日湖、月湖和星湖。午后,宁静的光阴,似乎就在村民捕鱼拉网的水波中微微荡漾,沿着湖边,大片的火山石屋呈现于眼前。青瓦石墙下,仿佛一眼就能望到罗驿久远的历史。
罗驿村古朴,走进村口,在观光路线图的指引下,可以看见保存完好的牌坊、祠堂、古道、古屋、古井、古桥,古色浓重的建筑,点缀在大片的田洋边,它也因此成为琼北最有特色的村庄。
李勇军介绍,罗驿村于南宋1256年建村,古时称倘驿,是海南往西行的驿站。始祖叫李文英,是乡贡进士。李文英在罗驿村设立私塾,教书育人,从此朗朗的读书声就萦绕在李氏私塾的上空。李文英带来的文教之风,使得李氏后人人丁兴旺、人才辈出。李氏也成为罗驿村唯一姓氏。重视教育的罗驿村,历经元、明、清三朝的600多年时间里,出3名举人、34名贡生、18名廪生、78名监生,129名庠生,而文人墨客更是数不胜数。
村中有36条石头小巷,暖冬时节,一阵阵谷草味从石头房屋的缝隙中飘出来,“芬架子”(罗驿村的一种树木)古树下打滚的小猪崽,和池塘嬉戏的大白鹅,又给这个古朴村落增添了生动。
坐落于村东南的李氏宗祠,是村落的代表性建筑。1900平方米的占地也是琼北地区面积最大的宗祠。李氏宗祠始建于清雍正年间,几经改造,三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五岳朝天、硬山式山墙,带有着一点点徽派建筑的痕迹。李氏宗祠从一进室到三进室的地基,依次升高一个台阶,形成了前低后高的格局。站在祠堂里,透过宗祠照壁上的小孔,可以看到祠外的风光。坐在祠堂门前晒太阳的96岁高龄的李受权老人告诉记者,这小孔寓意可深,它告诉李氏后代不要固步自封,要打开视野和胸怀,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