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蔡氏古民居
南安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位于南安官桥漳里村,是明清时期闽南民居官式大厝的典型代表,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其营造技艺属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2008年以“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南安)”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蔡氏古民居主人蔡浅,又名蔡资深,南安人,清朝光绪年间著名旅菲华侨,封赠资政大夫。古厝群于清朝咸丰五年(1855年)兴建,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全部完工,前后历经52年,现存建筑有13座汉式古大厝(第宅),2座宗亲祠堂已倒塌,占地面积约100多亩,大小房间400间,坐北朝南。蔡资深是华侨富商,其古民居群建筑装饰技艺吸收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筑的装饰艺术特点,所用装饰材料,如珍贵的楠木以及当年少有的水泥花砖,都从国外进口,雕塑中还有诸如大力士扛东西之类的故事,属于外来文化。大厝石墙体以及在大门周围重要部位采用辉绿石装饰的建筑手法,与现存的北宋伊斯兰教寺院清净寺的高大规整石砌墙体以及辉绿石砌筑的穹窟形拱顶大门一脉相承,外部墙体注重装饰用红砖拼凑出各种华丽图案,则与现在西亚阿拉伯建筑的装饰风格十分类似,堪称“世界建筑重要遗迹”。
南安蔡氏古民居群的大厝排列五行,每行有4座,也有2座,每座民居大多为二进或三进五开间,各有护厝,或东西两边双护,或单侧一护。整个建筑群规整通透,座座屋脊高翘,雕梁画栋,是明清时期官式大厝的典型代表。其墙体的构造为实砌砖墙或墙石混砌,红砖白石形成红白相间的墙面视觉效果,并有砖与石两种不同材料混砌的“出砖入石”,造成一种装饰美感在于石的表面与砖的表面产生质地的对比。蔡资深曾被清廷封赠二品资政大夫,其长子曾任七品县令,按当时体制,他们所居住两座大厝正脊两端,还饰有“龙吻”雕塑,既是身份象征,又有避火镇灾之意。其民居建筑沿袭、保留了传统闽南民居建筑技艺,至今已有150多年,历史久远,被誉为“闽南古厝大观”,1997年1月来泉考察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迪安博士说:“如此壮观的古民居建筑群在世界上独一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