夙夜寅清
书卷
祁隽藻铜像
休闲公园
起凤楼
祁隽藻纪念馆
祁隽藻故里
民居
电视连续剧《天地民心》中,清代大儒祁隽藻悲壮而传奇的一生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祁隽藻的家乡在寿阳县平舒乡平舒村,沿着青石板铺成的翰林御道,赏奇花异草,碧柳幽径;穿过三重肃穆庄严的汉白玉牌坊,叹人生渺渺,风云变幻;徜徉在儒雅空旷的帝师文化广场,品岁月悠悠,千载史诗;漫步于登科及第的三才桥上,看流水潺潺,一去不返。腾蛟起凤楼里,忆怀祖辈伟业,彪炳青册;古铜帝师像前,凭吊五朝元老,三代帝师。
寿阳县平舒村是山西省第一批历史文化名村,是"三代帝师"祁隽藻的故里。祁氏是我国名门旺族,在清代260多年中,有进士5名,举人13名,各贡若干名。豪杰俊迈,名卿贤相,摩肩接踵,彪炳史册。上至一朝之相,下至一县之令,为政朝野内外,足迹大江南北,学粹品端,清正廉明,在当时,影响很大。在清朝时全国流传着"南林北祁"即江南林家,江北祁家,名震华夏。"狩阳有三宝,冬花甘草祁隽藻",民间有谚赞曰"一门五进士,三世四翰林","一门四翰林,三代帝王师",祁隽藻是咸丰,道光,同治三个皇帝的老师。
祁隽藻(1793-1866年),字叔颖,又字实甫,号春圃,晚年号观斋,山西寿阳人,是清代道光、咸丰、同治时立朝正直的宰相,也是有一定名气的诗人。他出生在一个三世显达的望族家庭,幼年随父亲读书,嘉庆十九年(1814年)考中进士,以后一路做官,不断升迁,曾任国子监祭酒、户部右侍郎、兵部尚书、户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礼部尚书等高官。他横亘嘉庆、道光、咸丰和同治四代,辅政为官达46年之久。还兼任过道光皇帝的上书房总师傅、咸丰皇帝的太子太保衔、同治皇帝的弘德殿授读。因此有"四朝重臣""三代帝师"之称。祁隽藻是一位政绩卓著的高官,又是一位博学多识造诣精深的学者,能诗善文,精于书法,勤于著述。他撰著的《马首农言》传世闻名,现已成为我国宝贵的文史资料,至今对我国北方旱作农业仍有很大的指导价值。他的文学造诣很深,一生作诗3000余首,著作有《曼九亭集》等20多种,他的诗歌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通俗易懂,许多诗篇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农民的悲惨生活,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他的书法艺术造诣更深,由小篆入真行,师承"二王",出颜柳,参以山谷,深厚遒健,意到笔随,自成一格,在清代中晚期被誉为"一时之最",为后世留下许多"人共宝之"的书法作品。
在平舒村街,祁隽藻曾经住过的祖屋旧迹还在,但已经破乱不堪,从仅存的残迹中,我们很难看到当时祁家的屋舍比普通百姓家有更多的富丽堂皇。
寿阳县计划以"中华第一书香门第"为理念,将平舒村和龙门河村之间建设一个集观光纪念、娱乐体验、休闲度假、会议修学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风景区,建设总投资2.8亿元,规划面积4500亩,分两期建设。共分入口区、自然风光区、祁氏文化展示区、祁氏故里及墓园游览区、商业古街区、养生休闲区、休闲度假区、国学会议接待区等七大区域。一期工程投资8000万元,景区祁氏故居、祁隽藻纪念馆、腾蛟阁、起凤楼、翰林大道、石牌楼、息园等主题景观已全部完成。
虽然平舒村是一个很有名的古村,但却在平舒村没有游览象其它古村一样的古建筑,相反,游览了一批新建的富丽堂皇的大殿、牌坊、大道、公园等。正象有一位游人说的,在平舒村,游古村落不是特色,游新建筑,接受廉政教育却是真正的目的。
推荐阅读:
四川会理历史文化名城
山西灵石静升镇
天津历史文化名城之三
澄迈罗驿千年古村的历史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