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较为完整的大夫第
故事:奉政大夫与九子建10座官宅民居
除了华佗庙外,其余10座古建筑,都是清代奉政大夫黄金钟和他的9个儿子所建,至今已有两三百年的历史。
为翰林第保管钥匙的黄老伯是黄氏第26代人,今年已80多岁,他告诉我们一个趣闻。相传,明朝洪武年间,湘桥黄氏的开基祖黄国贤从龙海石美来此谋生,在河边养母鸭。结果养了500只鸭子每天能收回1000个蛋。黄国贤认为此处风水很好,于是在此建厝定居。
在清朝中期,黄氏家族进入鼎盛时期,跻身士大夫阶层。
提起黄氏家族的繁荣昌盛,黄金钟是不得不提起的一个人。他是黄氏第16代。黄昌老人告诉我们,据龙溪县志记载,黄金钟大约在雍正初年,出任杭州同知(五品官,相当于现在的副市长),敕封奉政大夫,在家乡建了大夫第。
黄金钟生了9个儿子,个个有出息,其中4人名字还被记入龙溪县志中。长子黄宏达,是清乾隆七年岁贡,任建阳训导,在大夫第不远处建贡元第。次子黄尚锦,是副贡,历任松溪、同安教谕。四子黄宏遇,清雍正年间任广西州同知,黄宏遇之子黄兰枝,清乾隆年间钦赐翰林院检讨,建翰林第。五子黄天瑞,天资聪颖,30岁就中进士,授刑部主事。漳浦的蔡新与黄天瑞同科,蔡新曾与人说,他不如黄天瑞。只可惜黄天瑞英年早逝,只当了两年官,32岁就过世了。
湘桥村河水环绕,绿树掩映,风景怡人
揭秘:翰林第主人被乾隆破格提拔
保存下来的10余座宅第,以大夫第和翰林第规模为最大,其中翰林第又最完整。两座建筑均为五进四天井大宅,宽33米,深90米,砖石土木结构。
黄昌老人说,关于翰林第的主人黄兰枝还有个故事。黄兰枝是个孝子,古时有父母在不远游的说法,黄兰枝就一直留在家中奉养双亲,直至他的母亲90岁过世后,也就是乾隆六十年,才去参加举人考试,那时黄兰枝已经70多岁,正好乾隆皇帝也要“退休”,看到黄兰枝70多岁才来考举人,起了怜悯之心,于是大笔一挥,破格提拔黄兰枝为翰林。
黄兰枝当了十几年官,一直活到90多岁过世。
黄兰枝的后人,出了不少文人才子。漳州画院首任院长、漳州国画大师黄稷堂,就是黄兰枝的后代。如今在翰林第的最后一进,还留有黄稷堂故居。黄稷堂字尧民,号湘道人,晚号稷翁,他的画风隽永简练、灵性超脱。稷翁与名闻中外的弘一法师交往颇深。法师曾对他的篆刻题词赞曰:“仁者篆刻甚精。”
湘桥文化旅游概念性规划图
规划:拟建水景步行街具闽南水乡特色
湘桥古村落于2007年12月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纳入市、区两级文物保护单位。龙文区规划在湘桥建文化旅游区,目前正在招商引资。
龙文区旅游局局长黄金本表示,湘桥村地处九十九湾入江处,河水绕流村中,村里还保留有明清之际古民居11座,有条件建设一条独具闽南水乡特色的水景步行街。
根据规划方案,沿九十九湾规划建设中间是两面临水的仿古建筑步行街,四季碧波荡漾,仿古石桥横跨河两岸。街面的低层建筑以闽南地域特色为主要建筑风格。延续闽南传统建筑历史文脉的燕脊、斜坡顶、柱列廊的骑楼古建筑为主调,利用古民居,构筑一幅江南水乡“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商业古街。
而在东侧将规划一个文化休闲区,主要建设水仙巷、木偶巷、八宝巷、七星博物馆、戏台、龙舟仓库、思祖林、游客服务中心、演艺广场。南部规划一个创意艺术区,主要建有艺术培训街、艺术主题公园、LOFT艺墅、创意市集广场、户外运动基地、运动中心。规划区西北面,以商务为主题,主要建有水仙大厦(地标)、商务群楼。总投资约30亿元。
推荐阅读:
苏北小上海—水乡窑湾古镇
张家口的“根”
湖北潜江曹禺故居
天津历史文化名城之古城遗产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