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龙泉寺村高处观望,一座座碹窑显得厚重而深远
作为怀安县碹窑文化艺术写生基地,龙泉寺村成为北方民居风景的一道亮丽景观。“怀安碹窑”被列入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种平地起窑的独特工艺和奇特景致,向世人展示了古朴厚重的居所与大自然相融合的原生态文化。
古村印象
2月29日上午,我们驱车前往怀安县第六屯乡南部的龙泉寺村。
汽车沿着弯曲的山路前行,一路上满眼深厚的黄土大地,千沟万壑。爬过几个坡,一个个窑洞错落有致地出现在我们眼前,龙泉寺村到了。
与先前想象的不同,除了漫延的土山沟壑和充满浓厚地方特色的窑洞外,这里的风景同“龙泉寺”这个清新的名字似乎并不搭调。
在村里一个宽阔的路口处,10多个老人倚着墙根在聊天,从他们口中的故事里我们消除了心中的疑问,原来村中有一眼泉池,传说是五条龙的饮水地,在泉池旁边曾有座寺庙,村子因此而得名。
村民刘尚信很热情地把我们带到村里的高处——山坡上的一处场院,站在这里能俯视全村的面貌。
整个村子夹在两道狭长的沟之间,向坡下望去,西南方向的沟底是泉池所在地,沟底沿向阳坡一带散落着许多孔废窑,有的已经坍塌。
“它们都是700年以上的窑,听老辈人说村里人最早就住在这一片。”望着它们,刘尚信有些出神,写满沧桑的脸上如同这些古老传说般的窑洞一样庄重。
在这些废窑的上方,零星分布着一些保存完好的窑洞,隐约中能看到村民用它们存放粮食。
慢慢地转向北边,越来越多的窑洞点缀在山坡间,火红的对联、金黄的玉米……放眼望去,犹如一幅镶在天野间的巨画。
除一些依坡挖建的土窑洞外,村里更多的是一种别具特色的平地窑。
从刘尚信口中得知,这种平地起居的窑洞叫做碹窑。与依山开挖的窑洞不同,它是用晒干的加过其他物质的泥土筑成弧形垒、建、盖而成的。建造碹窑的主要构件叫“棢子”,由土和碎柴草和成泥,再由模具坨制而成。碹窑夯实后的顶部成平顶,可当做粮场儿用。在村里参观的时候,认为走到平台上,实际上却是站在了村民的房顶上。
百年碹窑
敲开一户村民家的大门,迎面的碹窑充满了土色土香的气息,小院里十分热闹,10多只羊撒在院子里,几只母鸡在相互追逐,拴在树旁的看家狗汪汪地叫个不停。
走进一间居住的窑室,土炕占据了一半的空间,黄土地面打扫的干干净净,粉刷的墙壁雪白透着光亮,里面并不觉得闷。
“我太爷碹了这座窑后,祖祖辈辈都住在这里,现在已有一百多年了。”女主人刘瑞娥介绍说,孩子们都在外地工作,如今只有她们老两口居住。
这座碹窑总共七孔,三孔住人,两孔当仓房,还有两孔已经废掉了。“住得太久了,有的地方已经裂了,但不住人窑坏得更快。”刘瑞娥说着打开仓房的门,窑顶上的墙皮脱落了一大块,露出一层一层的垒建痕迹。
村里大多数碹窑都在百年以上,与刘瑞娥热闹的小院景象形成鲜明对比,她的邻居四周格外安静。原来他们早已搬走了。
走在村西的路上,十分冷清,很多木门都已上了锁,一座座碹窑缝隙布满土墙,空荡荡的在风中伫立着。
龙泉寺村有200多户人家,村民以种植玉米、土豆、果树和养殖家畜为主。这些年村民们一直在自西向东“迁移”着,如今村西的碹窑里零零散散住着十余户人家,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村东一间间砖瓦房的增多。
随着社会发展,生活观念的转变,年轻人遗弃了低矮古老的窑洞生活方式,都住进了砖瓦房,条件好的还搬进了小区里,现今只有少数老年人居住在窑洞中。
写生基地
每年春暖花开的时候,一度平静的山村都会热闹起来。
近年来,这种平地起窑的独特景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艺术写生爱好者们。艺术写生的内容包括各式的窑洞及其建造工艺、农耕用具、农村生活用具等。纯朴的自然风光,原滋原味的农民模特,新鲜的粮食、蔬菜、水果等实物向外面的人展示了纯粹的碹窑原生态文化。每年,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河北北方学院等院校都有上千名师生到此进行美术写生与创作,原生态的文化景观为他们提供了很好的创作素材,赋予他们更多想象的空间。
2007年10月,怀安县碹窑文化艺术写生基地在龙泉寺村揭牌。
有人说窑洞是最落后的原始住所,也有人说窑洞是最天然的环保民居,无论哪种说法,都不能否认作为一种地域文化,碹窑代表着几千年来独特的居住方式,沉积着聪明和智慧的结晶,它以独特的工艺和奇特景致书写了一个生土建筑的奇迹。
然而,据村里老人们讲,建造碹窑的工具多达三十多种,如今年轻一代知道它们名称的人都已少见,能建造老式碹窑的工匠们也大多是耄耋之年,制窑工具在慢慢消失,有些建好的碹窑经历雨水冲刷后,无人修缮,渐成废墟。
碹窑,这个始终成为当地百姓繁衍栖息的居所正处于自灭的边缘。
第六屯乡一位乡政府工作人员说,宣传这种独特的文化形态,让更多的人了解碹窑,保护碹窑文化,仅从艺术方面出发还是不够的,还要发掘并充分利用乡土文化,培育和发展旅游业、文化产业相结合,形成富有地域特色和地方优势的民间文化,如何最大程度地保护、利用、开发碹窑是一个长远的课题。
离开的时候,村东路口的老人们还聚在一起聊天,他们笑着和我们道别,从老人的眼神里似乎能感觉到,当有一天这里成为旅游景点时,他们会很自豪地把客人领到他们曾经世代居住的地方……
推荐阅读:
佛教建筑漫谈
成都大慈寺旧事
青玉云龙纹炉
住宅有瑕疵靠装修风水来补救